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史迁创列传之体,列之为言,排列诸人为首尾,所以标异编年之传也。然而列人名目,亦有不齐者。或爵,淮阴侯之类。或官,李将军之类。或直书名。虽非左氏之错出,究为义例不纯也。或曰:“迁有微意焉。”夫据事直书,善恶自见,《春秋》之意也。七十列传称官爵者偶一见之余并直书姓名而又非例之所当贬。则史迁创始之初,不能无失云尔。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七 十 列 传 称 官 爵 者 偶 一 见 之 余 并 直 书 姓 名 而 又 非 例 之 所 当贬。
【小题2】文中的“史迁”“左氏”分别指我国历史上哪两位史官?
【小题3】关于《史记》列传命名方式不统一的原因,材料中有哪两种观点?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8 02:4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

(清)陈维崧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 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小题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 说

章学诚

韩退之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又曰:“巫医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因怪当时之人以相师为耻,而曾巫医百工之不如。韩氏盖为当时之敝俗而言之也,未及师之究竟也。盖有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其相去也,不可同日语矣。

人失其道,剥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所以为生也。故父母生而师教,其理本无殊异。此七十子之服孔子,所以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东西南北,不敢自有其身。非情亲也,理势不得不然也。经师授受,章句训诂;史学渊源,笔削艾例,皆为道体所该。竹帛之外,别有心传,口耳转受,必明所自。此则必从其人而后受,苟非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学问专家,文章经世,其中疾徐甘苦,可以意喻,不可言传。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苟如是者,生则服勤,左右无方,没则尸祝俎豆,如七十子之于孔子可也。至于讲习经传,旨无取于别裁;斧正文辞,义未见其独立;人所共知共能,彼偶得而教我;从甲不终,不妨去而就乙;甲不告我,乙亦可询,此则不究于道,即可易之师也。其斫取法,无异梓人之恭琢雕,红女之传烯绣,以为一日之长,拜而礼之,随行隅坐,爱敬有加可也。

巫医百工之师,固不得比于君子之道,然亦有说焉。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亦当生则服勤,而没则尸祝者也。古人饮食,必祭始为饮食之人,不忘本也;况成我道德术艺,而我固无从他受者乎?

嗟夫!师道失传久矣。有志之士,求之天下,不见不可易之师;而观于古今,中有怦怦动者,不觉冁④然而笑,索焉不知涕之何从,是亦我之师也。不见其人,而于我乎隐相授受,譬则孤子见亡父于影像,虽无人告之,梦寐必将有警焉。

(有删改)

(注)①慕:教,指点。②烯绣:绣有彩纹的细葛布,此处泛指刺绣。③昭:通“劭”,勤勉。④冁:笑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B.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月酷毛心市耐妊彰是亦不可易之师/
C.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冀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D.技术之精/古人专业名家/亦有隐微/独喻得其人而传/非其人而不传者/是亦不可易之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古代一种文体。与“论”一样,以议论为主,都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
B.巫医,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后才分开。
C.经传,儒家典籍统称。“经”是指儒家经典;“传”,传记,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D.斧正,源于《庄子》,又称“郢正”“斧削”。属于敬词,表示对修改者尊敬和赞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韩愈的文章“未及师之究竟”,因此再作《师说》,指出老师可以分为两类,即“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
B.本文第二段用七十弟子侍奉孔子的例子,来说明对待“不可易之师”,弟子应竭力服侍,老师过世后也应祝祷祭祀。
C.本文论及三种“不可易之师”:使人获得“至道”的老师,可以传授精深专业技术的老师以及能带来强烈感发启示的古人。
D.作者认为,虽“可易之师”与“不可易之师”区别很大,但弟子侍奉老师都应该恭敬有加,都应该秉持同样的态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失其道,则失所以为人,犹无其身,则无所以为生也。
(2)此亦至道所寓,必从其人而后受,不从其人,即己无所受也,是不可易之师也。

同类题4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秋草
清·文廷式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瑜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原目极,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顿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年)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②麇,读jūn,獐子,鹿的一种。③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
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
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
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让人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
E.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勒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
【小题2】这首词下片中从“风霜顿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小题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