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高邮人。秦观之弟,元祐六年进士,官仁和主簿。②潦倒:蹉跎,失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除夕夜诗人独在异乡与友人灯下对饮。为下文抒情和写景做了铺垫。
B.颔联诗人概括自己半生的蹉跎不幸,过去的生活,就犹如一场梦,似有还无。
C.诗人虽说“发短愁催白”,但他的头发不一定全白了,此处是极言愁之深。
D.颈联写诗人酒后衰颜才显红晕。“酒借红”是“借酒红”的倒装,诗句对仗工整。
【小题2】这首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30 08:44: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其节  刳:挖空
B.鹤氅衣  被:披着
C.见风帆沙鸟 第:只
D.自翰林滁上 出:出差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B.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C.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D.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股,建立周朝。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地点,“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小题2】本诗颔联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