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其节  刳:挖空
B.鹤氅衣  被:披着
C.见风帆沙鸟 第:只
D.自翰林滁上 出:出差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B.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C.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D.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8 04:2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夕
杨朴ƒ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注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曈曈: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ƒ杨朴:北宋布衣诗人,他的诗别出新裁,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富有妙趣和哲理。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B.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旧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对空摆上织物,向牛郎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
C.“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月出东山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D.“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
E.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
【小题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中国民间的节日,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B.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C.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D.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句,章节和句子。也指对古书章节句读进行研究和分析,这里指章句之学。
B.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汉时多用于庄重场合。
C.国子,国子监的简称,朝廷设立的官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D.金紫,指金印紫绶,由皇帝颁赐给朝中的重臣,文中以此表明张策位高权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旧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父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母守丧。
C.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因受太祖赏识,晋升很快,先在地方任判官、掌记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礼部等多个重要部门任要职。
D.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