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①。”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

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峙,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②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③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初,祖通,尝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作《唐家千岁历》。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初,勉、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交构:相互构陷。②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③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B.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C.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D.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而“左迁”是降职,“超迁”是越级提拔,“乔迁”是祝贺别人喜迁新居或升官。
C.“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它们与河南的嵩山、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并称为我国的名山胜地“五岳”。
D.“进士”指科考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其中一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年少聪颖,敢于展露才华。他九岁时指出颜师古作注的《汉书》中的错误;敢于向刘祥道上书自荐;未成年便任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
B.王勃恃才傲物,一生命运坎坷。他倚仗才华让同僚难堪,被他们嫉妒;又因擅杀官奴当诛,虽遇大赦仍被除名;后去探望父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王勃才华横溢,喜欢著书立说。他写出《指瑕》《檄英王鸡》《滕王阁序》《唐家千岁历》,并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
D.王勃名闻天下,受到大家赞誉。阎都督称他为“天才”,他兄弟三人受到杜易简赞赏;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四杰,但杨炯不甘位居他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
(2)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2 05:48: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瘵:困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B.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C.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D.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的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居母丧,为母亲守孝。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C.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狄、北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冀坚强乐观。他幼年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冀重情重义。他的友人赵持满被杀,赵的亲戚没有人敢探看收尸。王方冀礼数周全地埋葬了他,唐高宗听说后对他很赞赏。
C.王方冀骁勇善战。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
D.王方冀精明能干。他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2)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英毅有才略,善骑射。禄山乱,典亲兵,扈车驾。度渭,百姓遮道留太子,太子使喻曰:“至尊播迁,吾可以违左右乎?”倓进说曰:“夫大孝莫若安社稷,殿下当募豪桀,趣河西,收牧马。今防边屯士不下十万,而光弼、子仪全军在河朔,与谋兴复,策之上者。”广平王亦赞之,于是议定。太子北过渭,兵仗鹽恶,士气崩沮,日数十战。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太子或过时未食,倓辄涕泗不自胜,三军皆属目。至灵武,太子即帝位,议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左右固请广平王。帝曰:“广平既冢嗣,安用元帅?”答曰:“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元帅,抚军也,莫宜于广平王。”帝从之,更诏倓典亲军,以李辅国为府司马。时张良娣有宠,与辅国交构,欲以动皇嗣者。倓忠謇,数为帝言之,由是为良娣、辅国所谮,妄曰:“倓恨不总兵,郁郁有异志。”帝惑偏语,赐佼死,俄悔悟。明年,广平王收二京,使李泌献捷。泌与帝雅素,从容语使事,帝改容曰:“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帝泣下曰:“事已尔,末耐何!”泌曰:“陛下尝闻黄台瓜乎?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陛下今一摘矣,慎无再!”帝愕然曰:“公安得是言?”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及即位,追赠倓齐王。大历三年,有诏以倓当艰难时,首定大谋,排众议,于中兴有功,乃进号承天皇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倓: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②太子: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李亨。③广平王:唐肃宗的长子,即代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B.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谗口耳
C.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逸口耳
D.倓于艰难时实自有力/为细人间阋/欲害其兄/我计社稷/割爱而为之所/泌曰/尔时臣在河西/知其详/广平于兄弟笃睦至今/言建宁则呜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逸口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尊,又称“九五之尊”,意思是最崇高、至高无上,多用作皇帝的代称。
B.三军,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者中军、左军、右军。周制,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人。
C.追赠,或作“追封”,即给已死之人加封官爵,通常用于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追赠的对象不包括死者的亲属。
D.谥,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等死后,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既有褒扬的也有批评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倓才略过人。安史之乱时,太子要随皇帝出逃,百姓阻拦,李倓劝说太子招兵买马,抵抗叛军,此议也受到广平王的支持。
B.李倓至勇至孝。太子北过渭水,战事连连,李倓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太子吃饭不及时,李倓心疼,常常哭泣不止,令人敬仰。
C.李倓为人正直。受宠的张良娣与李辅国勾结,想要动摇太子的地位,李倓多次向皇帝揭发这两人,于是被良娣、辅国诬陷。
D.李倓死后荣耀。广平王继位后,对建宁王李倓心怀愧悔,一再追封,先是追赠为齐王,后又进谥为承天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
(2)是时,广平有大功,亦为后所构,故泌因对及之,广平遂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帝劳曰:“朕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族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卿宜思有以称吾举者。”俄迁给事中,知起居注。帝尝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于民,乃出诸口。”正伦曰:“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帝悦,赐彩段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

太子监国,诏正伦行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我常物物戒之。今当监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以佐太子。慎之勖之。”他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太子废,坐受金带,流驭州。久之,授郢、石二州刺史。

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度支尚书,仍知政事。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初,正伦已通贵,李义府官尚微,及同执政,不能下。中书侍郎李友益,义府族也,晚附正伦,同摭义府衅缺。义府使人告正伦、友益交通罔上,有异计。高宗恶之,出正伦为横州刺史,流友益峰州。正伦卒于贬。

(节选自《新唐书·杜正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B.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C.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D.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朝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与明、清科举制度下的秀才含义不同。
B.太子监国,指皇帝因出征、巡游、重病等原因不能亲上朝理政时,由太子代替皇帝在朝中处理国事。
C.显庆元年,“显庆”是唐高宗的年号,这种帝王年号纪年法始于秦朝。
D.中书令,唐代指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与门下省、尚书省一起被称为“三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名满天下,先被尚为秦王的李世民网罗在自己的门下,后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唐太宗鼓励他要干出一番事业不负重用。
B.杜正伦同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议论事务,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感叹有他们这些人弥补自己的过失,就没有国家危亡之忧。
C.太宗曾嘱咐杜正伦辅佐太子,如果教导之后太子不改变要告诉皇帝,但杜正伦向太子泄露了太宗的话,太宗知道后,将杜正伦贬出京城。后来太子被废,杜正伦受到牵连,流放驭州。
D.杜正伦官位显赫时,李义府还官卑职小,后来他们共掌政事,杜正伦不甘降低身份。后杜正伦因勾结李友益图谋不轨而被贬为横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于宗族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
(2)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至字幼邻,擢明经第,解褐单父尉。从玄宗幸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至顿首,呜咽流涕。至德中,将军王去荣杀富平令杜徽,肃宗新得陕,且惜去荣材,诏贷死,以流人使自效。至谏曰:“圣人诛乱,必先示法令,崇礼义。汉始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不易之法也。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或曰去荣善守,陕新下,非去荣不可守,臣谓不然。李光弼守太原,程千里守上党,许叔翼守灵昌,初无去荣,未闻贼能下也。以一能而免死,彼弧矢绝伦、剑术无前者,恃能犯上,何以止之!彼逆乱之人,有逆于此而顺于彼乎?乱富平而治于陕乎?悖县令,能不悖于君乎?律令者,太宗之律令,陛下不可以一士小材,废祖宗大法。”帝诏群臣议,太子太师韦见素、吏部郎中崔器等皆以为:“法者,天地大典,王者不敢专也。帝王不擅杀,而小人得擅杀者,是权过人主。开元以前。无敢专杀,尊朝廷也;今有之,是弱国家也。太宗定天下,陛下复鸿业,则去荣非至德罪人,乃贞观罪人也。其罪祖宗所不赦,陛下可易之耶?”诏可。蒲州刺史以河东濒贼,彻①傅城②庐舍五千室,不使贼得保聚,民大扰。诏遣至慰安,官助营完,蒲人乃安。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丞相杨绾请依古制,县令举孝廉于刺史,刺史升礼部。诏有司参议,多是绾官。至议以为:“自晋后,衣冠迁徙,人多侨处,因缘官族,所在占籍。今乡举取人未尽,请广学校,增国子博士员,十道大州得置大学馆,诏博士领之,召置生徒。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年五十五,礼部尚书,谥曰文。

(选自《新唐书·贾至传》,有删改)

注①彻:拆毁,毁坏。②傅城:靠近城垣。傅:靠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B.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渭继美矣/
C.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D.帝传位/至当撰册/既进稿/帝曰/昔先天浩命乃父/为之辞/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手/可谓继美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科举科目之一,考中者必须明习经学,与进士科同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B.太子太师,西晋始置,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
C.举孝廉,汉朝开始实行,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唐朝。
D.赠,指追赠,也叫追封、追晋,即朝廷给已故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爵,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至才华卓著,文学才能突出。贾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曾随玄宗入蜀,担任起居舍人,为玄宗撰写传位诏书,得到玄宗认可,贾至非常感动。
B.贾至看重法令,分析事理透彻。贾至认为王去荣犯法当死,不能因为他的才能就宽恕,应严格执法,群臣与他意见一致,最终说服了皇帝。
C.贾至办事稳妥,能够安抚百姓。蒲州刺史为了抵御河东贼寇,毁掉许多房屋,百姓不堪其扰,贾至前往安抚,官府帮助百姓建房,平息了民怨。
D.贾至见解独到,得到朝廷认可。丞相杨绾请求按照古代制度,选拔人才,得到多数官员的认可,贾至提出不同意见,议论的人赞同他的观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去荣以偏裨提数千士,不能整行列,挟私怨杀县令,有犯上之逆。
(2)“使保桑梓者,乡里举焉;在流寓者,庠序推焉。”议者更附至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正直有才能,考中进士后,先后两次编修国史,仕途顺利,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官职。
B.唐睿宗为公主修建道观,魏知古多次进谏,直言盛暑修观,劳民伤财,有违安养百姓的治政之本,唐睿宗认为他言辞恳切,于是停止了修建道观。
C.窦怀贞等阴谋乱国,魏知古秘密揭发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魏知古被赐封二百户,五百段物。随后,玄宗亲笔下诏又增加一百户,表彰他显著的节操。
D.魏知古担任侍中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恩意优渥。然兴衰不由人,后因与姚崇不和,改授工部尚书,罢除参知政事一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