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位事翰,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曰:“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睦。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伯伦战死,椿被执。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

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寻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直千岭。光弼徙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元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薨,赠太尉,谥曰武烈。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讨九曲,期当斩 后:延误
B.吐谷浑苏毗王附 款:诚恳
C.寻房琯战便桥 副:辅佐
D.自是贼不敢西 西:向西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   夫夷近,则游者众
B.思礼玻足,尚欲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此吾反,何与禄山事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直千岭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思礼有作战才能的一组是(  )
①俄加金城郡太守 ②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
③密劝翰表诛杨国忠 ④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
⑤收东京,战数有功 ⑥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⑤⑥D.②③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B.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C.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D.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后在奉诏接应吐谷浑苏毗王归附时,不幸坠下马,脚跛得厉害。不久,加授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王思礼与吕崇贵、李承光从皇帝外出停住的地方逃跑,唐肃宗责备他们不能坚守,拉到大旗下将要斩杀他们。
D.乾元元年,统领关中、潞州行营三万兵、八千骑兵,与郭子仪在相州围攻叛贼,官军溃败,唯独李光弼、王思礼全军返还。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
(2)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2:35: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选自《毗陵横山梅氏宗谱》,有删节)
注:①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不绝 属:连接
B.吾能得之,用以自 矜:夸耀
C.未尝于物 忤:抵触
D.余辄不 报:上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去世后,众多的贤士大夫前去吊唁痛哭,他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商量他的后事,第二年,他的儿子将他安葬在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B.梅圣俞的诗广受欢迎,每天都有人登门求诗。他的诗风富于变化,他的文章怪僻拘泥。
C.嘉祐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多人在朝廷上陈言留用梅圣俞,他才获得了国子监直讲的职务。
D.梅圣俞把自己编撰的对旧史书中的缺漏和错误作了很多补充和纠正的二十六卷《唐载》献给了朝廷,其后,他又受命完成了对《唐书》的编修工作。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
(2)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小题4】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梅圣俞诗集序(节选)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①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②,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注:①羁臣:寄居在外的臣子。②辟书:即聘请书。古代一些地方长官可以自己延聘幕僚,这些幕僚不属朝廷命官,地位较低。
【小题1】请选出下列各项与本文文体不同的一项:( )  
A.指南录后序B.新序
C.程原迩稿序D.兰亭集序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梅圣俞总是乐于把自己的不得志抒写在自己的诗歌中。
B.世上所流传的诗歌,是古代处境困窘的人的作品。
C.诗歌之所以写得工,是因为诗人的遭遇“穷”。
D.因为梅圣俞写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姑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也不乐于推荐他写的诗。
【小题3】文章第一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小题4】通过文章带有感情色彩的叙述、抒情,可看出作者对梅圣俞的感情是既赞赏,是因为他________又______,是因为他终身困窘。
【小题5】本文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文中的话回答)。请写出你对这一观点的具体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也。时契丹寇陷河北数州,兵机填委,元崇剖析若流,皆有条贯。则天甚奇之,超迁夏官侍郎。突厥叱利元崇构逆,则天不欲元崇与之同名,乃改为元之。俄迁凤阁侍郎, 依旧知政事。长安四年,元之以母老,表请解职侍养,言甚哀切,则天难违其意,拜相王府长史,罢知政事,俾获其养。是时,张易之请移京城大德僧十人配定州私置寺,僧等苦诉,元之 断停,易之屡以为言,元之终不纳。由是为易之所谮,改为司仆卿,知政事如故, 使充灵武道大总管。先天二年,玄宗讲武在新丰驿,召元之代郭元振为兵部尚书,复迁紫微令。开元尊号,又改名崇,进封梁国公。是时,上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同时宰相卢怀慎等但唯诺而已。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然纵其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引宾客,受纳馈遗,由是为时所讥。时有中书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鞫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居月余,玄宗将幸东都,而太庙屋坏,上召宋璟、苏颋问其故,璟等奏言: “陛下三年之制未毕,诚不可行幸。凡灾变之发,皆所以明教诫。陛下宜愈崇圣德, 以答天意,且停幸东都。”上又召崇,对曰:“太庙殿本是苻坚时所造,以臣愚见,旧庙既朽烂,不堪修理,望移神主于太极殿安置,更改造新庙,以申诚敬。车驾依前径发。”上曰:“卿言正合朕意。”赐绢二百匹,车驾乃幸东都。因令崇五日一参, 仍入閤供奉,甚承恩遇。后又除太子少保,以疾不拜。九年,年七十二,赠扬州 大都督,谥曰文献。

(摘自《旧唐书·姚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中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鞠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
B.时有中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鞠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
C.时有中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鞠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
D.时有中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蕃人珍遗/事发/上亲加鞠问/下狱处死崇/结奏其罪/复营救之/上由是不悦崇/自是忧惧/频面陈避相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天,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乱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B.避,避讳,旧时为了表示尊敬,在言语或书写时,不说君主或尊长的名号。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等多种方式。如东汉时,为避皇帝刘秀的名,“秀才”被改成“茂才”。
C.三年之制,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对因丧守制期间的服饰、言容、居处、娱乐、饮食等都有详细规定,特别是还有官员“居丧三年”,必须停职守制的规定。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士人以及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姚崇因为曾经进封梁国公,所以他去世用“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才华满腹,处事有方。契丹入侵,军务繁杂,他剖析决断极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
B.姚崇至情至性,正直为人。他为奉养母亲自请辞职,也因决定停办移派僧人遭诋毁而贬职。
C.姚崇勇担重任,但对儿子约束不严。他放纵儿子广树羽翼、收受贿赂,受到当时人的讥诮。
D.姚崇见识高妙,与众不同。他人视太庙倒塌为东行不样之兆,他能释疑解难,支持东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时宰相卢怀慎等但唯诺而已,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
(2)凡灾变之发,皆所以明教诫,陛下宜愈崇圣德,以答天意,且停幸东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小题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B.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C.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D.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十八岁举行成人冠礼后才起的。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继承顺序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
C.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门下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审查国家的重要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于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厚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2)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德昭,盐州五原人也。其父惟最,有材略。黄巢陷长安,惟最率其乡里子弟,得义兵千人,南攻巢于咸阳,兴平州将壮其所为,益以州兵二千。与破贼功,拜右金吾卫大将军。

朱玫乱京师,僖宗兴元,惟最率兵击贼。累迁鄜州节度使,留京师宿卫。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改荆南节度使,在京制置,分判神策军,号“扈驾都”是时,京师乱,民皆赖以为保。

德昭以父任为神策军指挥使。光化三年,刘季述废昭宗,幽之东宫。宰相崔胤谋反正①,阴使人求义士可共成事者,德昭乃与孙承诲、董从实应胤,胤裂衣襟为书以盟。天复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昭宗闻外喧哗,大恐。德昭驰至,扣门曰:“季述诛矣,皇帝当反正!”何皇后呼曰:“汝可进逆首!”德昭掷其首入。已而承诲等悉取馀党首以献,昭宗信之。德昭破锁出昭宗,御丹凤楼反正,以功拜静海军节度使,赐姓李,号“扶倾济难忠烈功臣”,与承诲等皆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图形凌烟阁,俱留京师,号“三使相”,恩宠无比。

是时,崔胤方欲诛唐宦官,外交梁以为恃,而宦官亦倚李茂贞为捍蔽,梁、岐交争。冬十月,宦者韩全诲劫昭宗凤翔,承诲、从实皆从,而德昭独与梁,乃率兵卫胤及百官保东街,趣梁兵以西,梁太祖颇德其附己,以龙凤剑、斗鸡纱遗之。太祖至华州,德昭以军礼迎谒道旁。太祖至京师,表同州留后,将行,京师民复请留,遂为两街制置使。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昭宗东迁,拜左威卫上将军,以疾免。太祖即位,以乌银带、袍、、名马赐之。疾少间,以为左卫大将军。末帝立,拜左金吾大将军以卒。承诲、从实至凤翔,与宦者俱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 孙德昭传》)

(注)①反正:复归正道,此指帝王复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
B.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
C.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
D.梁兵围凤翔/德昭以其兵/八千属太祖/太祖益德之/使先之洛阳/赐甲第一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幸,指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如“宠幸”“妇女无所幸”;郡主驾临某地,也叫“幸”,如本文中的“幸兴元”,后来也泛指皇族亲临。
B.节度使,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职。唐初在边境设置,后遍设于内地,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杜甫朋友严武曾任蜀中的剑南节度使。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也借指太子本人。《陈情表》的“当侍东宫”和本文的“幽之东宫”含义相同。
D.笏,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与《项脊轩志》中的“象笏”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德昭刚毅正直,协助宰相反正。在昭宗被刘季述废掉并幽禁起来后,孙德昭为了大义,接受了崔胤的意见,参与了实施解救昭宗的计划。
B.孙德昭强悍勇武,行事周密得当。孙德昭带领士兵埋伏在刘季述上朝的路上伏击了他;后来孙德昭又骑马冲到昭宗处,请昭宗出来复位。
C.孙德昭父子都深受百姓爱戴。孙德昭将要去同州赴任时,也因被百姓挽留而未能成行。且父子俩都因此被任命为两街制置使。
D.孙德昭甚得恩宠,且得善终。他不仅因解救昭宗有功,被绘制了图像挂在凌烟阁,享受无上荣宠,而且又因他当初结交梁太祖,从而得到梁朝两任国君的重用,最后死在任上,得以善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鄜州将吏诣阙请惟最之镇,京师民数万与神策军复遮留不得行。
(2)季述将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其舆斩之,承诲等分索余党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