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阵图序

[明]候方域

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老矣。负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绳墨。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为病狂。乃感愤,着《八阵图》数千言。余则独有取焉,而之序曰:

呜呼!今天下之隐忧,盖在于文臣之望浅,而武担之志骄,不知其所终矣。

陆贾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为将,不必善骑射,粗知古今,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今天下急,急论将哉。

汉袓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庐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韩信、孙武,宜使之专制千里,岂当更有开府位其上,中贵观军容,掣其射也?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今天下宣蓟握重兵,豫楚多元帅,而鸣镝在郊,堠火连未央。然则收其所为旌节,撤其所为长城,即外患不靖,内忧不灭,而国家省金钱之费,人民免首功之惨,亦未始非勿药而病也。

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文而左武也。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又或以盘错之地,狡利者善避,更授钝者,此其胸中岂异伍卒?而则使诸大将肩蟒围玉,相与拜跪之。固宜为其所轻,而日有愤噪之变也。虽日推毂铸印,于以称曰:文饰则得矣,勘乱则未也。

呜呼!叶公好龙而龙至,燕王马而马来,我国家地广人众,而倜傥非常之略寂焉先闻,将果无人言之耶?抑无人用之耶?岂天未悔祸而人未厌乱耶?又岂人建功立业各有其时,而急者不可以缓,缓者不可以急耶?何贾生之且老而尚托于其言也?

(注)①开府:封建时代,公卿所设的能自任官史的机构。②中贵:指受皇帝宠信的宦官。③推毂:推车前进,比喻推荐人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未始非勿药而病也 愈:更加
B.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文而左武也 右:重视
C.虽日推毂铸印 铸印:委以官职
D.燕王马而马来    市: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之序曰 秋以
B.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     斯用兵之效
C.堠火连未央 臣死不避
D.又岂人建功立业各有其时   背负青天而莫天瘀者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B.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C.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D.汉祖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闾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绳墨,本指木工用绳染墨在木材上弹印直线,古代一般用它比喻规矩、法度。古代还将法度称为“三尺”,因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
B.本文中的《八阵图》是一篇谈及军事的长文,与杜甫那首赞美诸葛亮的同名五绝不同。
C.汉祖、阖闾与韩信、孙武在本文中分别代指明君与贤臣。
D.鸣镝(响箭)、堠(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长城上的报警设备。“推毂”乃引用周文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开宗身怀奇才,好谈国家大事,喜欢喝酒,不受俗礼约束,经常得意地说自己做宰相时,在一年内平息了寇乱,三年全部撤掉边塞驻军。
B.作者认为,如今以文臣的身份来担任武事,虽然天天举荐人才委任将领来支持他,只能说好名声得到了,平息骚乱却没有做到。
C.作者认为,天下如有韩信、孙武这样的人才,就应当给他权力,让他统辖广大的地区,而不应再让开府来管辖他,让宦官作监军来牵制他。
D.本文是为其好友贾开宗的老而不见用鸣不平,而更大篇幅是论述天下致乱的重要原因“文臣望浅,武臣志骄”。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
(2)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2 05:4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海上平寇记
(明)王慎中
守备汀漳俞君志辅,被服进趋,退然儒生也。瞻视鞞芾①之间,言若不能出口,温慈款悫,望之知其有仁义之容。然而桴鼓鸣于侧,矢石交乎前,疾雷飘风,迅急而倏忽,大之有胜败之数,而小之有死生之形,士皆掉魂摇魄,前却而沮丧;君顾意喜色壮,张扬矜奋,重英之矛,七注之甲,鸷鸟举而虓虎怒,杀人如麻,目睫曾不为之一瞬,是何其猛历孔武也!
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捕之。君提兵不数百,航海索贼,旬日遇焉。与战海上,败之;获六十艘,俘八十余人,其自投于水者称是。贼行海上,数十年无此衄②矣。由有此海所为开寨置帅以弹制非常者费巨而员多然提兵逐贼成数十年未有之捷乃独在君而君又非有责于海上者亦可谓难矣!
予观昔之善为将,而能多取胜者,皆用素治之兵,训练齐而约束明,非徒其志意信而已;其耳目亦且习于旗旐之色,而挥之使进退则不乱,熟于钟鼓之节,而奏之使作止则不惑;又当有以丰给而厚享之,椎牛击豕,酾酒成池,餍其口腹之所取;欲遂气闲,而思自决于一斗以为效,如马饱于枥,嘶鸣腾踏而欲奋,然后可用。君所提数百之兵,率召募新集,形貌不相识;宁独训练不夙,约束不豫而已,其于服属之分,犹未明也。君又穷空,家无余财,所为市牛酒,买粱粟,以恣士之所嗜,不能具也。徒以一身率先士卒,共食糗糒,触犯炎风,冲冒巨浪,日或不再食,以与贼格,而竟以取胜。君诚何术,而得人之易,致效之速如此?予知之矣!用未素教之兵,而能尽其力者,以义气作之而已。用未厚养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诚心结之而已。
予方欲以是问君,而玄钟所③千户某等来乞文勒君之伐,辄书此以与之。君其毋以予为儒者,而好揣言兵意云。君之功在濒海数郡;而玄钟所独欲书之者,君所获贼在玄钟所境内,其调发舟兵诸费,多出其境,而君靖廉不扰,以故其人尤德之尔。
君名大猷,志辅其字,以武举推用为今官。
【注】①鞞(bǐ)芾:古代的一种皮做的裙状物,佩于襟带之下,可以蔽膝。②衄(nǜ):失败,挫折。③玄钟所: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明初在这里设置千户所,属镇海卫。几个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千户所的军官叫千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之有胜败之数 数:命运,天命
B.君顾意喜色壮 顾:反而,却
C.约束不豫而已 豫:参与,参加
D.而玄钟所千户某等来乞文勒君之伐    勒:刻石纪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若不能出口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B.其自投于水者称是   燕王欲结于君
C.徒以一身率先士卒   斧斤以时入山林
D.君其毋以予为儒者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彰了俞大猷任汀漳守备时平定海上盗贼一事,开头着力刻画了俞大猷平日的温文尔雅、谦恭礼让,而战时勇猛威武、昂扬奋发的儒将形象。
B.本文名为记,但是作者没有将过多的笔墨用于记述平寇的战事情况,而是侧重评述和议论俞大猷的用兵之术、治军之道。
C.文中深入分析了俞大猷能够取胜的原因和特点,并强调了他具备作为将帅的优良素质,从而率领训练有素的士兵取得了几十年来未有过的胜利。
D.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来给玄钟所用以记录俞大猷的战功,指出俞君主要在玄钟境内调发船只和补给费用,并且在此捕获了海盗,当地人感念俞君的仁义廉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捕之。
(2)用未素教之兵,而能尽其力者,以义气作之而已。用未厚养之兵,而能鼓其勇者,以诚心结之而已。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由有此海所为开寨置帅以弹制非常者费巨而员多然提兵逐贼成数十年未有之捷乃独在君而君又非有责于海上者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廉耻(节选)

顾炎武

(1)《五代史·冯道传论》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②③,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已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吾观三代国③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④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五代史》:即《新五代史》,欧阳修编撰。②维:喻指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③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④《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廉耻(  )(2)自卿相(  )
【小题2】下列对第(2)段“异哉,此人之教子也!”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真是不同啊,这人教育自己的儿子!
B.这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奇怪啊!
C.此人的教育儿子的方法,真是不同啊!
D.怪异啊,这人教育儿子的一些做法!
【小题3】概述第(1)段中,作者认为“四者之中,耻尤为要”的原因。
【小题4】第(2)段中作者说的“独醒之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独醒”?
【小题5】细读全文,简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死,疑出私财,买棺槟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派《文宪集·李疑传》)
(注释)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小题1】下列词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
B.景淳竟死 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莫舍我   吾宁舍之而受祸
B.然独好周人急 然其行最著
C.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D.何以为报   妻卧草中以号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杖踵疑门,告曰
拦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且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