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呈蒋、薛二友

(宋)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缊袍,一杯山茗当香醪。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心似水”“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
D.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小题2】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十分精妙,请加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2 07:5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古代诗歌阅读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 “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鉴赏这首诗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柳梢青
黄简
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因生病而无法饮洒消愁,本是悦耳动听的黄莺的啼叫,令其心生厌烦,衬托出其内心的愁苦。
B.“花惊寒食,柳认清明”中“惊”“认”两个动词相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把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C.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清明后一天定为寒食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D.上片的流莺、花柳皆是眼前身边之录,对于词境皆止于描述而没有开拓意义,“天涯”一句却既融入了上片诸景,又高瞻远瞩,开拓出“长亭短亭”使全词豁然开朗。
E. 柳梢青不仅是这首词的词牌,同时又是本词的题目,下片的“天涯翠巘层层”写主人公看到层层群山变绿的景象,这句与后面代表春风的“东风”一词均在点明题目“柳梢青”。
【小题3】【小题4】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