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七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因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选自《明史•杨廷和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B.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C.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D.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也是这个意思。
C.“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中唐以后,宫市改由太监直接办理,成为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宪宗、孝宗都是庙号。庙号起源于秦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和善于钻研,志存高远。他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远大,有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B.杨廷和注重礼制,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再三请求允许自己奔丧,皇上终于答应了;还劝武宗要参加七庙祭祀、孝顺供养两宫太后。
C.杨廷和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听信邪恶小人的话,要效法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做法。后来追究了拟旨人的责任。
D.杨廷和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因江东一带连年歉收,杨廷和等人不愿派官员督促织造,且趁机极力劝说不要派遣,但皇上没有听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3 05:49: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B.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C.《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D.“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C.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纮,字铭缜,乌程人。父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历祠祭郎中。诏建禁内,令黄冠祝釐,节甫持不可。尚书高拱恚甚,遂移疾归。起光禄丞。会拱掌吏部,复移疾避之。万历初,屡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高举言节甫素负难进之节,不宜一岁三迁。吏部以节甫有物望,绌其议。节甫连上疏请省浮费,核虚冒,止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帝为稍减织造数。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父忧归,卒。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纮方柄用,得赐谥端清。
纮与弟演同登万历二十年进士。纮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然纮素乏时誉。与大学士从哲同里闬,相善也。神宗末从哲独当国,请补阁臣,诏会推。亓诗教等缘从哲意,摈何宗彦、刘一燝辈,独以纮及史继偕名上。帝遂用之。或曰由从哲荐也。疏未发,明年,神宗崩,光宗立,乃召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未至,光宗复崩。天启元年六月, 纮始至。
故事,词臣教习内书堂,所教内竖执弟子礼。李进忠、刘朝皆纮弟子。李进忠者,魏忠贤始名也。纮既至,密结二人,乃奏言:“辽左用兵亟,臣谨于东阳、义乌诸邑及扬州、淮安募材官勇士二百余,请以勇士隶锦衣卫,而量授材官职。”进忠、朝方举内操,得纮奏大喜。诏锦衣官训练募士,授材官王应斗等游击以下官有差。纮又奏募兵后至者复二百余人,请发辽东、四川军前。诏从之。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中内操日盛,驸马都尉王昺亦奉诏募兵,愿得帷幄重臣主其事。廷臣皆言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阳托募兵,阴藉通内。刘朝内操, 纮使门客诱之。王昺疏,疑出纮教。阉人、戚畹、奸辅内外弄兵,长安片土,成战场矣。纮疏辨,因请疾求罢。帝慰留之。世扬等遂尽发纮通内状,刑部尚书王纪益疏劾纮,比之蔡京。纮亦劾纪保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山献等。诏两解之。未几,纪以卜年狱削籍,议者益侧目纮。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逾年卒。赠太保,谥文定。
(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B.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C.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D.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东汉末,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B.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明朝开国之初建都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南京就成为明朝的留都。
C.阁臣是明清大学士的别称。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等大学士。
D.锦衣卫指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纮出身士宦,父亲忠直。他父亲是进士出身,曾因反对在禁宫建祠的诏令,遭到尚书高拱记恨,但秉性不改,在朝中颇有雅望。
B.沈纮守职守责,拒绝异教。任职礼部侍郎期间,西洋人利玛窦在南京传播天主教,沈纮上书反对此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
C.沈纮交好宦官,升迁顺利。他在内阁讲授期间,巴结宦官魏忠贤、刘朝,因这二人的极力推荐而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
D.沈纮曾受弹劾,但是职位稳固。他因与宦官刘朝关系较好,虽然受到朝臣的弹劾,但都能得到皇帝的保护,没有受到什么处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
(2)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
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日:“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存抚:安抚
B.留之大同,慰藉甚至   甚至;非常周到
C.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休息:安定
D.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 什七:十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之下、侍郎之上。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茶马互市”等。
D.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清朝时太子太保等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宁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汉,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摧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史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文端。
(节选自《明史·陈以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蓄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殿试后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D.谥,古人死后,为评价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有美谥、恶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洞察局势,不恋官位。他与高拱是旧僚,与赵贞吉是同乡,参与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D.陈以勤深得信任,频获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实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沈希仪,字.唐佐,贵县人。嗣世职为奉议卫指挥使。正德十二年,调征永安。以数百人捣陈村寨,马陷淖中,腾而上,连馘三酋,破其余众。
嘉靖五年,总督姚镆将讨田州岑猛。用希仪计,间猛妇翁归顺土酋岑璋,使图猛,而分兵五哨进。
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比明合战,则所遣军已立帜山巅,贼大败溃。猛走归顺,为璋所执,田州平。希仪功最,镆抑之,止受赉。
改右江柳庆参将,驻柳州。柳在万山中,城外五里即贼巢,军民至无地可田,而官军素罢不任战。
又贼耳目遍官府,闺闼.动静无不知。希仪谓欲大破贼,非狼兵不可,请于制府。调那地狼兵二千来,戍兵稍振。乃求得与瑶通贩易者数十人,持其罪而厚抚之,使诇贼。贼动静,希仪亦无不知。及驻军设伏,贼必至,遇伏辄奔。官军击之,无不如志。已,贼寇他所,官军又先至。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
希仪每于风雨晦冥夜,侦贼所止宿,分遣人赍铳潜伏舍旁。中夜铳举,贼大骇曰:“老沈来矣!”咸挈妻子匍匐上山。儿啼女号,或寒冻触厓石死,争怨悔作贼非计。希仪镇柳、庆久,渠魁宿猾捕诛殆尽。先后捣巢,斩馘积五千余级,未尝悉奏功,故多不叙。十九年,复谢病,柳人祀之山云祠。希仪镇柳、庆,每战必先登,身数被创,阴雨辄痛剧,故数谢病。二十六年,琼州五指山熟黎素畏法,供徭赋,知州邵浚虐取之。其酋那燕遂结崖州、感恩、昌化诸黎为乱。希仪乃偕参将武鸾、俞大猷等直入五指山下,斩那燕及其党五千四百有奇。后倭寇海上,命督川、广兵赴剿。无功,为周如斗劾罢。
赞曰:呜呼,明至中叶,曷尝无边材哉!如沈希仪之徒,出奇制胜,得士卒死力,虽古名将何以加焉?然功高赏薄,起蹶靡常。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粗龉不相入也!
(选自《明史•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B.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C.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D.希仪将中哨当工尧/工尧贼/要地聚众/守之/希仪夜遣军/三百人缘山/上绕出其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本义是生儿育女。古时,男子二十岁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结发及笄时取字。
B.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州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路、府、省、道等,区域大小大致相同。
C.闺,旧时特指女子居住的内室。闼,建筑物内的小门。文中的“闺闼”指女眷所居内室的门户。
D.徭,指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赋,田赋。“轻徭薄赋”指“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希仪颇有勇力。陈村寨一战,希仪的战马陷在泥淖之中,他腾跃而起,连杀几个头领。
B.沈希仪智谋过人。姚镆征讨岑猛,用希仪离间计,夜出奇兵,最终大败岑猛,平定田州。
C.沈希仪战功显赫。在镇守柳庆二州期间,捣毁贼巢,先后斩杀不法之徒,就达到五千多。
D.沈希仪深得人心。希仪平定柳州厚抚有罪士卒,离开时,有柳人在山云洞为他设祀纪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村僻聚,贼度官军所不逮者,往寇之,官军又未尝不在,贼惊以为神。
(2)此无异故,其抗怀奋激,无以结欢在朝柄政重人,宜其龃龉不相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