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
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帝曰:“品同耳,何相兼为?”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寻进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原不答。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恭谨,阿正何也?”正罢去,原得留。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贤通达,遇事立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
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诏葬毕即起视事。原乞终制。不允。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体素丰,至是羸瘠。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性俭约,身无纨绮。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葬毕即起视事 视事:官吏到职办公
B.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  肄业:没有毕业
C.原素恭谨 素:向来
D.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 寻:不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乐歌。
C.“终制”指古代时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全是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原家境贫寒。父兄相继在景州去世,吕原因为家贫,只好将他们葬在景州,一直不能归葬故乡,实在悲凉。
B.吕原熟读经典。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他们现任的两个官职品级相同,不可兼任,故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C.吕原恭谨稳重。李贤复官入阁掌权后,吕原辅佐他。李贤通达,凡事立行决断。吕原以稳重帮助他,百政得以妥善处理。
D.吕原十分孝顺。吕原遭母丧,连续三天水浆不入口。诏令他葬好母亲后即出来理事。吕原请求守孝终制,但皇上不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2)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3:42: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莹,字廷璧,常山人。天顺末,举进士,引疾归养。久之,授行人,使蜀不受馈,土官作却金亭识之。成化八年,擢御史。山东盗起,奉命捕获其魁。清军江北,所条奏多著为例。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出知松江府。运夫苦耗折,莹革民夫,令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赋役循周忱旧法,稍为变通。民困大苏。忧归,起知平阳。弘治初,诏大臣举方面官。侍郎黄孔昭以莹应,尚书王怒亦器之,擢河南按察使。黄河为患,民多流移。莹巡振,全活甚众。河南田赋多积弊,巡抚都御史徐恪欲考本末,众难之。莹曰:“视万犹千,视千犹百耳,何难。”恪以属莹部吏钩考,旬日阅,宿蠹一清。四年,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讦奏,所蔓引多至罪黜。莹承命推鞠。初若不为异者,琮大喜。后奏其伤孝陵山脉事,琮遂下狱,充净军。七年,迁南京工部右侍郎,寻改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戳首恶十八人余岁以疾乞休寡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十六年,云南景东卫昼晦七日,宜良地震如雷,曲靖大火数发,贵州亦多灾异,命莹巡视。至则劾镇巡官罪,黜文武不职者千七百人。廉知景东之变,乃指挥吴勇侵官帑,图脱罪,因云雾晦冥虚张其事,劾罪之。还进本部尚书。武宗践祚致仕归。刘瑾以会勘隆平候争袭事,连及莹,削藉。明年,又坐减松江官布,罚米五百石输边。莹素贫,至是益窘。三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五。瑾败,复官,赠太子少保,谥清筒。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其后人率教,多愿朴力学者。

(节选自《明史•樊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B.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C.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D.锦田贼结两广瑶、僮为寇/莹谕之散/余党戮首恶十八人/岁余/以疾乞休家/居七年/中外交荐/起故官抚治郧阳/旋改南京刑部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面官,原指执掌一方军政职权的官员,明代时指地方政府的长官,如巡抚、都御史等。
B.应天府,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迁都顺天府后,应天府作为留都。
C.孝陵,文中指明太祖朱元璋陵墓。陵号是皇帝陵墓的名号,与庙号、谥号、年号等无关。
D.削藉,即取消官员籍贯,赋闲在家,是古代官员因为犯事而被较轻处理的一种处罚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莹体恤百姓,为民兴利除弊。他出任松江府知府时,让粮长专门运粮,解放了民夫,也给粮长以优惠;他对周忱赋役旧法稍作变通,百姓困境大为缓解
B.樊莹做事果决,能够力排众议。巡抚都御史徐恪想调查河南田赋积弊本末,但众人为难他;樊莹则建议复杂问题简单处理,徐恪通过樊莹部吏很快查清积弊。
C.樊莹查办弊案,能够严明纲纪。景东卫、宜良、曲靖等多有异常灾象, 樊堂受命巡察;他弹劾镇巡官员,罢免文武官员,对“景东之乱”祸首吴勇光弹劾并定罪。
D.樊莹曾遭诬陷,最终平反昭雪。因隆平侯争袭和松江官布之事,他遭到刘瑾多方陷害,其生活更加困窘;刘瑾失败后,樊莹复名原官,追赠官职,谥号清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按云南,交阯诱边氓为寇,驰檄寝其谋。
(2)莹性诚悫,农月坐篮舆戴笠,子孙舁行田间,曰:“非徒视稼,欲子孙习劳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伯安,浙江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弱冠举乡试,学大进,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当是时,谗邪构陷,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曰文成。

初,守仁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其天资异敏,忽悟格物致知,当求诸心而非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 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B.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C.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D.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中国,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名和字由尊长取定。号是用以显示某种志趣,常常由自己取定。如本文传主,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B.弱冠指古代男子 20 岁时举行加冠礼,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表示已经成年。文中王守仁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
C.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如文中“成化、弘治、正德”,都是年号。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名士、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有美谥和恶谥之分。王守仁谥号文成属于美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王华很有才学,很受皇帝器重;并且天性孝顺,当时的士人议论他的很多。
B.王守仁被兵部尚书王琼赏识擢拔,镇抚南、赣一带;在南州大破贼兵之后,上疏要求增加兵权,以方便进一步的行动。
C.王守仁在赣州征讨浰头盗贼的时候,没有正面进攻,而是用计诱敌入城,一一擒戮;最终擒获余贼,也同样是设计成功。
D.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谗邪构陷,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2)其天资异敏,忽悟格物致知,当求诸心而非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赵贞吉,字孟静,内江桐梓坝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華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俺答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延议,贞吉奋袖大言日:“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迷御正殿下诏引咎遗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帝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召入左顺门,令手疏便宜。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络白银五万两,听随宜劳赏。
四十年,迁至户部右侍郎。廷议遗大臣赴蓟州督饷练兵,嵩欲用贞吉,召饮示之意。贞吉曰:“督饷者,督京运乎,民达乎?若二运已有职掌,添官徒增扰耳。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户侍出,何益练兵?”嵩怫然罢。
隆庆初,起礼部左传郎,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学,讲《大禹谟》称旨,命充日讲官。负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仅,帝深注意焉。
先是,高拱再入阁即掌吏部。贞吉掌都察院。拱以私憾欲考察科道。贞吉与同事上言:“顷因御史叶梦能言事件旨,陛下严论考核言官,并及升任在籍者。应考近二百人,其中岂无怀忠报主塞谔敢言之士?今一以放肆奸邪罪之,窃惑所司奉行过当,忠邪不分,致塞言路,沮士气,非国家福也。”帝不从。
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咸负才好胜不相下,竟龃龉而去。万历十年卒,赠少保,文肃。
(选自《明史.赵贞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令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宣渝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B.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讯引咎/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C.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直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D.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遣官宣谕诸将/监督力战/退敌易易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选进土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招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之一。
B.隆庆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C.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主要掌管官员的考核、升降及全国户籍等工作。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贞吉心怀国家,善于谏言。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他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同。
B.赵贞吉性情别直,不惧权贵。无论是严嵩作首辅,还是高拱作首辅,他都能据理力争。
C.赵贞吉勤奇好学,学识渊博。他6岁时便每天读书卷,后来考中进士。任日讲官,所讲内容符合皇帝的心意,受到皇帝的关注。
D.赵贞吉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得罪人。位列九卿的大臣,他也直呼其名,有些人因此而怨恨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兵之不练,其过宜不在是,即十户侍出,何益练兵?
(2)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令专视司事。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阯,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B.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C.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D.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自明朝始,除极少数情况外,皇帝执政期间只用一个年号,如后文“洪武”为明太祖年号。
B.中官,古代官职名,可泛指宫内、朝内之官,汉唐以后多特指宦官。宦官是专供君王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C.交阯,也作交趾,中国古代地名,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的越南境内。初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这里的“名区”指的正是交趾。
D.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也借指京城。阙,意为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诣阙,可以指赴朝堂,也可指赴京都。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弋谦的耿介在仁宗皇帝还在做太子时就被注意到了。等到被任命为大理少卿,弋谦的言谈能切中时弊,常常被皇帝采纳,但也招致一些朝中要员的诬陷弹劾。
B.弋谦的直言也引起皇帝的不悦。虽有杨士奇从中斡旋,弋谦没有在吕震等人挑起的事端中获罪,却也从此被免除了上朝参拜的资格。
C.弋谦的清廉正直使得皇帝信任。他被派往四川治理伐木徭役中出现的贪腐霸行,朝廷最终废除了伐木的徭役。
D.弋谦对朝廷的忠心贯穿他的一生。虽然受王通影响曾被判处死刑,获释为民后弋谦仍极力向朝廷上疏推荐贤能之士。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
(2)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坤,字叔简,宁陵人。万历二年进士。为襄垣知县,有异政。调大同,历郎中。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二十五年五月,书疏陈天下安危。入,不报。坤遂称疾乞休,中旨许之。于是给事中戴士衡劾坤机深志险,谓石星大误东事,孙鑛滥杀不辜,坤顾不言,无大臣节。给事中刘道亨言往年孙丕扬劾张位,位疑疏出坤手,故使士衡劾坤。位奏辨。帝以坤既罢,悉置不问。初,坤按察山西时,尝撰《闺范图说》,内侍购入禁中。郑贵妃因加十二人,且为制序,属其伯父承恩重刊之。士衡遂劾坤因承恩进书,结纳宫,包藏祸心。坤持疏力辨。未几,有妄人为《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略言:“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其言绝狂诞,将以害坤。帝归罪于士衡等,其事遂寝。坤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初,在朝与吏部尚书孙丕扬善。后丕扬复为吏部,屡推坤左都御史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不效,甘失举之罪,死且无憾。”已,又荐天下三大贤,沈鲤、郭正域,其一即坤。丕扬前后推荐,疏至二十余上,帝终不纳。福王封国河南,赐庄田四万顷。坤在籍,上言:“国初分封亲籓二十有四,赐田无至万顷者。河南已封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若皆取盈四万,占两河郡县且半,幸圣明裁减。”复移书执政言之。会廷臣亦力争,得减半。卒,天启初,赠刑部尚书。

(选自《明史·吕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B.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C.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D.坤撰《闺范》/独取汉明德后者/后由贵人进中宫/坤以媚郑贵妃也/坤疏陈天下忧危/无事不言/独不及建储/意自可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文中指呈给皇帝的奏章。又如,“疏草”指奏章的草稿,“疏直”即呈上奏章直陈。
B.内侍,在宫中供使唤的人。唐朝全部以太监充当,因此内侍又成为宦官的专称。
C.掖,文中指掖庭,宫中的旁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如“后外祖母邓朱出入掖庭”。
D.坐,文中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一种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坤在万历二年就考中了进士,曾先后担任襄垣知县、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等职务。
B.吕坤上疏皇上,皇帝不予答复,戴士衡认为吕坤心计深,野心大,没有大臣的气节。吕坤因而称病请求退休。
C.戴士衡弹劾吕坤,有人写《忧危竑议》陷害吕坤,但他们没有得逞,皇帝将罪过归于戴士衡等人。
D.吏部尚书孙丕扬屡次推举吕坤担任左都御史,这说明吕坤有才德,也说明孙丕扬是一个正直的重才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八十老臣保坤,冀臣得亲见用坤之效。
(2)若皆取盈四万,占两河郡县且半,幸圣明裁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