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描绘了一位美丽又朦胧的女子形象。请你结合文章,发挥想象,描绘这位女子的特点。
要求:1.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3.80字左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5-04-07 03:39: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同类题2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分析:句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词人的伤感情怀。
B.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杜甫《月圆》
分析: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C.借景抒情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融情于景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借景抒情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
D.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欧阳修《劳停驿》
分析:“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貶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同类题3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写一副对联,要求每句不能少于7个字。(4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丹江口水库调水,直接输入京津地区,润泽那里的千百万人民。
为了弥补汉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而带来的水量减少的状况,国家启动引江入汉工程,即以运河的方式引江济汉,满足荆江一带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过去都是一江汉水流入长江,自2014年9月26日起,由引江济汉工程引来的长江水,开始反哺汉江。
上联:
下联:
同类题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萧瑟的秋风吹落了枝头的片片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B.蜜蜂酿出了无数甘甜的蜂蜜,也为人类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春风习习,校园那边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淡淡的花香。
D.天朗日暖,农家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满园的春色。
同类题5
对下列古诗句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
清白
在人间。”
“清白”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来比喻作者高尚的节操。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
“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制作竹简先用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分)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
鸾鸟凤皇
,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
,巢堂坛兮。”
“鸾鸟凤皇”和“燕雀乌鹊”用了比喻手法。前者比喻忠臣贤士,后者比喻奸佞小人。
相关知识点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
修辞方法
扩展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