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也建立起了“斯大林体制”。关于这个体制的说法,下面哪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
A.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布尔什维克党B.高度集中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D.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有史学家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与布尔什维克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改变”。这次改变
A.彻底推翻了沙皇残酷的专制统治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过于贫困,农业生产力低下
B.农民强烈要求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C.农业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广阔的国际市场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心。

——列宁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材料二 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并指出该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3)根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说它可以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哪些借鉴。
当前题号:5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反映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实施新经济政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1924年列宁逝世后,谁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   )
A.戈尔巴乔夫B.斯大林C.普京D.叶利钦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由此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社会革命是指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二月革命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遭受长期战争破坏的经济亟待恢复,1921年春,苏维埃俄国开始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计划经济C.新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