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丙到丁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党和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C.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D.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成就不属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取得的是(  )
A.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
B.兰青、兰新、包兰铁路的修建
C.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回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历史镜头,我们不难看到:成长中的共和国拥有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根据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材料中的“精神支柱”指的是(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建立新中国
C.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伟大的民族精神
【小题2】能充分证明上述观点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
①黄继光 
②雷锋 
③李四光 
④邓稼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严同学准备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为此他收集了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雷锋的事迹材料。以下最适合作为小严论文标题的是(  )
A.甘当螺丝钉的好战士
B.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
C.建设社会主义的楷模
D.科技报国的“两弹元勋”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流动的声音档案,难忘的中国之声。以下是1949年以来我国在政治、外交、科技、经济等领域发出的震撼世界的声音。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新华社:“(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邓小平:“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特区嘛……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以上“中国之声”分别说明了中国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后三个“中国之声”分别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其核心都是什么?
当前题号:7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下人物中为此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是(  )
A.邓稼先B.焦裕禄
C.王进喜D.雷锋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到1956年年底,全国96%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2)从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作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照进现实:谈感悟)

材料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当前题号:9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至今已经92个年头。历史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不能割裂。在这92年当中,大体上有三个30年。   

(1)理想追求:第一个30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可称为社会主义理想追求的30年。
在理想追求的30年中,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共两党共同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2)艰辛探索:第二个30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30年。
这期间,中国在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运动或变革,请概述其主要内容。   
(3)成功实践:第三个30年是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是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30多年。
第三个30年是成功实践的30年,总结经验集中到一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的核心作用?
当前题号:10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