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老山界》采用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安排文章层次,生动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
B.《枣核》作者是萧乾,《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德国小说家。虽然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作品时仍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相同的爱国主义心声。 |
C.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
D.北宋诗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歌中抒发了国破家亡之痛,表现了誓死报国的赤诚之心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
古代诗歌阅读
【小题2】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哪些事物(景物)?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
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
⑴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⑴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芦花荡》的作者孙犁是现当代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
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作品,出自他的散文集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战胜了伤寒,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在去基辅之前来到烈士公墓悼念战友
③但愿人长久,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
⑤ ,各领风骚数百年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⑧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作品,出自他的散文集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战胜了伤寒,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在去基辅之前来到烈士公墓悼念战友
③但愿人长久,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
⑤ ,各领风骚数百年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
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⑧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