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安塞腰鼓》这篇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吸,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文章前面写“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是为下文写安塞腰鼓热烈磅礴的气势做铺垫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1945年,贺敬之和丁毅共同创作的话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话剧。
C.全诗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常有使人眼前一亮的“孩子”形象,如《皇帝的新装中》说真话的孩子,《社戏》中那一群活泼淳朴的少年儿童,他们身上,往往闪着人性美好纯真的光彩。
B.《社戏》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本文重点写了鲁迅童年趣事。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等。
C.散文《社戏》的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迅哥儿”)与外婆家乡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D.《社戏》的作者鲁迅围绕中心事件“看社戏”,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作品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和无私。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B.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杜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C.《社戏》选自小说集《彷徨》,文中能连翻四十八个跟头的铁头老生属于戏曲四行当中的角色。
D.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石。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作者分别依次是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明末清初的张岱。他们各自都有内心的坚守,范仲淹坚守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醉卧琅琊看淡宦海沉浮,坚守“与民同乐”,张岱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坚贞,遗世独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
C.《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短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文章以讽刺的笔法,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至深。此篇与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罗贯中的《三顾茅庐》、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D.“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中的青鸟是信使的代称;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的辞藻。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杨绛,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著有剧本《称心如意》《风絮》,小说《洗澡》,散文集《将饮茶》等。
B.钱钟书,字默存,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C.《干校六记》共收录《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團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篇散文。
D.《老王》是一篇抒情性散文,收录在作者的散文集《杨绛散文集》中。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填空。
《变色龙》的作者是_____国_________的,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_》等。这篇小说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____________这一典型形象,用____________手法对此类人进行了讽刺。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填空。
(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小青同学想要策划一场“人间草木”的知识大赛,她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请你参与她的活动。
(1)辨析下面几种说法,有错的一项是(________)
A.《愚公移山》一文中,智叟嘲笑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指草木。
B.《白杨礼赞》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茅盾的作品,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C.“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用两个“一何”,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D.《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外国诗集,其作者是英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
(2)小青搜集到一则咏菊的古诗,请理解诗中菊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性学习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