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张岱(1597-1679)
- 李渔(1610-1680)
- 林嗣环(1607-约1662)
- 顾炎武(1613-1682)
- 魏禧(1624-1681)
- 蒲松龄(1640-1715)
- 洪昇(1645-1704)
- 孔尚任(1648-1718)
- 查慎行(1650-1727)
- 纳兰性德(1655-1685)
- 方苞(1668-1749)
- 吴敬梓(1701-1754)
- 全祖望(1705-1755)
- 曹雪芹(1715-1764)
- 袁枚(1716-1798)
- 姚鼐(1732-1815)
- 龚自珍(1792-1841)
- + 纪昀(1724-1805)
- 其他清代作家
- 李汝珍(1763-约1830)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____
(2)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小题3】翻译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小题4】(乙)文中的狼与生活中哪类人相似?并请找出原文回答。
【小题5】(甲)(乙)两文除了表达对狼的谴责外,还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甲)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狼子野心
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③患耶?
注:①俟(sì):等待。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③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____
(2)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A.竟忘其为狼 | B.将啮其喉 | C.乃杀而取其革 |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小题4】(乙)文中的狼与生活中哪类人相似?并请找出原文回答。
【小题5】(甲)(乙)两文除了表达对狼的谴责外,还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