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乙)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节选自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丙)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节选自鲁迅《范爱农》)

【小题1】根据选段内容,填写下表。
选段内容概括
“我”的心理或感受
(甲)   母亲因“我”答应去看菊花而喜出望外。
(1)
(乙) (2)   
恍然大悟
(丙) (3)   
非常愤怒
 
【小题2】(甲)文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如何理解母亲的行为?
【小题3】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小题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史铁生和海伦的生命状态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题5】关于《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先背诵《鉴略》,使“我”看会的兴致勃勃一扫而空。
B.《父亲的病》中,陈莲河医生用药奇特,故弄玄虚,但并无实际效果,有失名医之称。
C.《琐记》中,衍太太和蔼可亲,真诚对待孩子们,大家都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附近玩。
D.《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震惊和感动。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 (2)是陋室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当前题号:2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华歆、王朗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逐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华歆: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②依附:依傍附从,指搭乘他们的船。③难(nan):阻拦。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华歆、王朗乘船避难 俱:____
(2)尚宽,何为不可   幸:____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小题3】这篇短文写了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分别表现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当前题号:3 | 题型:课外阅读 | 难度:0.99
阅读《陋室铭》,完成后面的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仙则(出名)
素琴(协调)
B.惟吾德(品德高尚)
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C.谈笑有鸿儒(鸿鹄)
是陋室(这)
D.何陋有(的)
执策而临(它,指千里马)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生活情怀?
当前题号:4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________)
(2)予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
(3)陶后鲜有(________)
(4)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用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小题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当前题号:5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段(一)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段(二)

夏日赏荷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不不枝 ②少时,雨过天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小题3】读文赏荷
①文段(二)中写雨中荷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雨后荷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②文段(一)中称荷花为 “花之君子”,文段(二)中称荷花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称赞?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惟吾德______
②可以素琴(______
③无案之劳形(______
④西子云亭(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龙则______
是陋室(______
③草色帘青(______
④谈笑有鸿儒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4】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操?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古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观夫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萧萧雨沐,袅袅风披。露鹤长啸,秋蝉独嘶。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节选自赵孟頫《修竹赋》)

(注释)曲:深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_____  (2)观夫曲槛 临: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猗猗修竹,不卉不蔓。
【小题3】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菊花是隐逸的象征,那么莲花象征了什么?竹子又象征了什么?试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不枝 蔓:藤蔓B.陶后有闻 鲜:少
C.山门于河    圮:倒塌D.尔辈不能其物理. 究:探求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莲出淤泥而不染 当求于上流
B.反激之力     但知
C.果得数里外   湮沙上
D.众服确论     岂能暴涨携之去
【小题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译: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石头)不停地翻转,于是反方向顺着潮流上去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
B.《爱莲说》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并以菊、牡丹作为陪衬,比较品评了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C.《河中石兽》告诉我们,对天下的事情,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D.《河中石兽》中,“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当前题号:9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课内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陶后有闻 (______) (2)乎众矣(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文章题目为“爱莲”,为什么还写了菊和牡丹?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