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
A.流水的溶蚀B.流水的沉积作用
C.风的吹蚀作用D.冰川的移动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每周三下午第四节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A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
②B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
③C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但不能说明地球一定是球体
④D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⑤E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
⑥F认为: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G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⑦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澳大利亚所在的板块为(    )
A.亚欧大陆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__;在坡面覆盖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多的水,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__。
(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型,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可以模拟__。
(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__运动,其原理可以支持__(填字母)。
A.大陆漂移说B.海底扩张说C.板块构造学说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其中,B 处为________板块。
(2)B 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发生________(碰撞挤压、张裂)运动,位于两者交界处的红海将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
(3)日本经常发生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国位于板块的________(内部、边缘)地带。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的岩石圈由五大板块组成,五大板块都是静止的
B.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C.地球的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七大洲所在的板块
D.世界上火山、地震只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带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与如图所示模型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板块的碰撞
B.两侧箭头表示板块的运动方向
C.由此模型推断,所有板块都是碰撞的
D.板块交界处为火山多发地带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下图泥石流来袭时选择的 4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____。

(2)根据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________三类。下图是一块花岗岩标本,此岩石属于这三类中的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如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小乐在此山谷模型的B处洒水,将泥沙冲刷至A处,以此模拟泥石流。下列做法不利于形成“泥石流”的是(  )
A.在B处洒更大量的水B.在B处堆积更多泥沙
C.在B处覆盖草皮D.将模型的右侧垫高一增加高度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小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D.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