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物体的颜色
- 光的色散
- 光源
- 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 + 光速
- 看不见的光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
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数值为_____千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夏天暴雨前,往往会电闪雷鸣,其中雷声是由于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空气的剧烈___产生的,这些声音是以___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到达人耳后,在___形成听觉。如果在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已知当时气温为1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而光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米/秒,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跑步比赛时,跑道的发令台上常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
B.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
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 |
D.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
小明在复习光学知识时提出以下观点,这些观点中正确的是( )
A.光在15℃的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0×108km/h |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
C.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实像 |
D.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的特点不成立 |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 |
B.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
C.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 |
D.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km/s,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外一种物质中时,传播速度的大小通常是________ 。(填“不变的”或“改变的”)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普通笔记本电脑的耗电功率大约是1kw |
B.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70m2 |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大约36km/h |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 |
下列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A.托起2个鸡蛋的力约1牛顿 |
B.初中生投掷的实心球质量约10千克 |
C.一本九年级(上)的科学书厚约10厘米 |
D.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340米/秒 |
小强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后,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说法错误的是( )
A.想测一张作业本纸的厚度,可以先测出整个本子的厚度,再数出纸的张数,就可以计算出来 |
B.在进行百米比赛的计时中,应该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就开始计时 |
C.我们能听到蚊子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的声音响度太小 |
D.夏天开空调制冷时,应该让冷空气向上吹,这样很快屋子里就凉下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