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关于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
B.中子数相等的原子的统称叫元素 |
C.元素既论种数,也可计个数 |
D.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
在横线上填写“构成”或“组成”。
(1)镁由镁元素____,镁由镁原子直接_____。
(2)氧气由氧元素____,氧气由氧分子____,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____。
(3)水由氢、氧两种元素____,水由水分子____,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____。
(4)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____。
(1)镁由镁元素____,镁由镁原子直接_____。
(2)氧气由氧元素____,氧气由氧分子____,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____。
(3)水由氢、氧两种元素____,水由水分子____,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____。
(4)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____。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
B.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会复原——分子的体积变大 |
C.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将相应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①原子;②分子;③元素。
(1)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____。
(2)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____。
(3)多吃海带可预防“大脖子病”,是因为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____。
(4)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碳____的总称。
(1)蒸馏水不宜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氧____。
(2)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____。
(3)多吃海带可预防“大脖子病”,是因为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____。
(4)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碳____的总称。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
(2)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
(3)2个铁离子:____。
(4)+6价的硫和氧形成的化合物:____。
(1)氦气:____。
(2)人们常说“高空缺氧”中的氧是____。
(3)2个铁离子:____。
(4)+6价的硫和氧形成的化合物:____。
请你仔细阅读表中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由前两项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____数相等。
(2)由后两项内容对照可以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____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
常见的几种离子 | H+ Na+ Mg2+ OH-Cl-SO![]() | ||
对应元素及原子团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 ![]() ![]() ![]() ![]() ![]() ![]() | ||
所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第一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HCl、H2SO4 | NaOH、Mg(OH)2 | MgCl2、Na2SO4 |
(1)由前两项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____数相等。
(2)由后两项内容对照可以得出的规律是: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____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
由于铁丝在氧气中高温燃烧,故部分熔化的铁没有及时反应便融入到生成物中,得到的黑色固体为Fe3O4和Fe。若实验时,铁丝全部用完,测定瓶底黑色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24%,则黑色固体中没有反应的Fe占黑色固体的质量分数约为( )
A.17% | B.63% |
C.21% | D.13% |
比较以下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第一组:氧气(O2)、氢气(H2)、氩气(Ar)、碳(C)、铁(Fe)、汞(Hg)、硫(S)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水(H2O)、氨气(NH3)、氯化铵(NH4Cl)、硫酸(H2SO4)
异: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
第一组:氧气(O2)、氢气(H2)、氩气(Ar)、碳(C)、铁(Fe)、汞(Hg)、硫(S)
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水(H2O)、氨气(NH3)、氯化铵(NH4Cl)、硫酸(H2SO4)
异:_______________。
同:________________。
1919年科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氢两种原子。某同学说:“这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取。”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