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露,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化学式为C2H5SH),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B.乙硫醇中含有5个氢原子 |
C.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 D.乙硫醇由四种元素组成 |
2016年6月8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公布了4种新发现元素:113号元素Nihonium,115号元素Miscovium,117号元素Tennessine和118号元素Oganesson。他们有5个月的“公示期”,如无明显反对,这四个名字将正式启用,关于115号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mo | B.相对原子质量为290 |
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5 | D.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7 |
(1)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
(2)如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2)如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_____(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悲福用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
(3)卢瑟福在散射实验中(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_____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_____(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悲福用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 B.得出结论的过程 |
C.提出问题的过程 | D.验证证据的过程 |
有同学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粒子构成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得出了如图的图示,你认为在1、2、3处的微粒分别是( )


A.分子、原子、原子核 |
B.分子、原子、质子 |
C.原子、原子核、分子 |
D.原子、分子、原子核 |
A、B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仅有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3,期中B显-2价,则此化合物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 B.0 | C.+3 | D.+6 |
俄罗斯方块你玩过吗?如图是为你设计的化学俄罗斯方块,请根据实例写出下列“横线”中对应的化学符号或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据日本《产经新闻》2016年6月8日报道,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团队发现并获得命名权的113号新元素,将命名为“Nihonium”,符号为“Nh”。(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3 |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3 |
C.相对原子质量为286g |
D.元素符号为NH |
如图为某有机物(C9H10O3)的分子模型,该有机物是一种高效食品防腐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由3种元素组成 |
B.该有机物能减缓食品变质 |
C.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1 |
D.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