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数为b,核内中子数为a的某原子,质子数其为:()
A.a+bB.aC.b-aD.b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种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另一种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这两种氧原子有什么不同()
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D.原子的带电量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而碘化钾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A.AB.BC.CD.D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有_____,由原子构成的有____(填序号)。
A.铜
B.二氧化硫
C.液氧
D.硅
E.碘
F.冰
当前题号:6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 ”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当前题号:10 | 题型: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