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5种无色气体,其中2种是单质,3种是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你的推断结果:
A_______,B_______, 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今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性。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字母)。
A.B.
C.D.E.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据探测,在钓鱼岛海域底部有大量的天然气积冰丘(即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海底高压和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固体。下面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由碳和氢元素组成
B.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由植物残体分解生成的
C.开采煤矿会有无色、无味的甲烷气体逸出,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D.实验室收集甲烷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H元素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______元素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2011年2月13日多家电视台纷纷播放了一段“鞭炮扔进排污管,窨井盖被炸飞”的视频,这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里究竟有哪些气体?
(查阅资料)
Ⅰ:排污管排放污水中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可能会产生CO、CO2、H2S、CH4等气体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作出猜想)已知排污管里气体至少含有上述气体中的三种成分,他们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有CO、CO2、H2S; 猜想二:有CO、CO2、CH4; 猜想三:有CO、H2S、CH4
猜想四:有CO、CO2、H2S、CH4; 猜想五……
(实验验证):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如下的实验探究排污管里气体的成分。
(1)①你作出的猜想五是_______;
②你认为简单而可行的收集排污道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①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如果装置A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不成立;如果装置B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_不成立。
②如果猜想一是正确的,则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装置B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还要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其操作方法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加入_______(填物质名称)后振荡。
③如果要验证排污管中的气体是否有CH4,如图所示的装置有不足之处,还需要加一个干燥装置,该装置应放置在________两装置之间(用字母表示)。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