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图示山脉中,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小题1】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
B.②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C.③图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
D.④图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小题1】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 )
【小题2】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小题3】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 ( )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小题1】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 )
A.天山 | B.昆仑山 | C.秦岭 | D.太行山 |
A.汉江汛期比渭河短 | 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
C.汉江无结冰期,渭河有结冰期 | 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大 |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②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不属于丙区的地形是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比乙区少 |
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
C.甲区比丙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丙区北部为界 |
D.乙区与丙区南部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
A.黄土高原 | B.东北平原 | C.内蒙古高原 | D.云贯高原 |
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小题2】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①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致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
B.大致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
C.大致是1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
D.大致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
读下面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山脉是
【小题2】图中山脚甲地气温为26℃,则山顶约为
【小题3】山脉以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
【小题4】山南的河流a的北岸沉积现象明显,说明该河流的流向是

【小题1】图中山脉是
A.太行山 | B.秦岭 | C.天山 | D.喜马拉雅山 |
A.9℃ | B.5℃ | C.15.3℃ | D.0℃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温带荒漠带 |
A.由东向西 | B.由西向东 | C.由北向南 | D.由南向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