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受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完整、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垃圾处理厂建设不合理等影响,部分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面临生活垃圾围城的困境。


分析城市垃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可行措施。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材料一 龙血树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生长缓慢,几十年树龄才能开花。该树株形优美规整,叶形叶色多姿多彩,为现代室内装饰的优良观叶植物。龙血树受伤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

材料二 野生龙血树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台湾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来数量锐减,成片的野生龙血树只在海南昌江、三亚保存。下面左图为野生龙血树在我国海南岛分布示意图,下面右图为龙血树景观图。


(1)试推测近年来我国野生龙血树数量锐减的原因。
(2)简述保护野生龙血树的具体措施。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有着“国家中央公园”和“陕西绿肺”之称,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秦岭还被尊为华夏龙脉,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违规征地、粗暴开发……秦岭的别墅开发乱象屡禁不止,秦岭北麓地区生态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l)简述秦岭北麓地区乱开发造成的生态危害。
(2)为秦岭北麓地区生态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菲氏叶猴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年菲氏叶猴毛色灰黑,攀援和跳跃能力很强。菲氏叶猴取食叶类、果实、种子等50多种食物,几乎没有破坏庄稼和其他农作物的“不良记录”。上世纪后期,菲氏叶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在有些栖息地甚至绝迹,过去我国对其研究很少,直到被生态志愿者在云南德宏的亚热带森林中拍摄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下图所示为我国菲氏叶猴主要发现地的分布区。


(1)说明除种群数量少外,野生菲氏叶猴过去很少被发现的原因。
(2)分析菲氏叶猴在我国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的原因。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回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而传统的旧衣回收方式是大部分和生活垃圾一起运到固定地点进行焚烧、掩埋处理,少部分通过定点的专门回收箱收集旧衣后按照重量进行二次销售。对此,某互联网公司开发手机应用程序(APP)开展旧衣回收项目,仅三个月就让500吨旧衣得到了回收和利用,相当于减少1800吨碳排放,其回收流程如图。

说明该公司旧衣回收模式在环境效益上比传统衣物回收具备的优势。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联合国大会决定将2011年定为国际森林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 000多万公顷的森林被毁坏,导致全球森林被毁坏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将森林开垦为农田  ②非可持续性的采伐木材
③开辟森林修建居住地和道路   ④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2】为促进世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保护和开发,我们应该(  )
A.封山育林,禁止对森林的砍伐B.注重开发,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C.禁止各种木材的流通和买卖D.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据报道,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临时场地设施:小海坨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
A.森林资源匮乏B.草场退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
【小题2】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花杓兰生长的环境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退化   ④人类高强度的采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呼伦贝尔某地的草原景观图。原本平坦起伏的苍茫草原由于采煤变得布满坑洼和地陷,这对牧区的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请从草场角度分析采煤对该地牧业造成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河流渠化是指将流经城市的河流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下图示意某城市河流渠化。


分析城市河流渠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长棘海星是一种全身布满锋利毒刺、以珊瑚为食的大型海星,是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威胁最大的海洋生物。据研究发现,它们通常在平均水温达到27℃开始繁殖,其幼体偏好低盐度的环境,水中浮游生物的增多会提高幼体成活率。其天敌大法螺是一种有着美丽螺壳的软体动物,另外一些珊瑚礁鱼类也会捕食长棘海星的受精卵、幼体和成体。2019年,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出现了长棘海星快速增长的情况。全球范围内,多个海域都出现过其暴发的现象。下图为1990-2014年全球长棘海星暴发点位置分布示意图。


推测长棘海星在全球多地暴发的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