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多洪涝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多洪涝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小题2】图示多洪涝区发生洪涝的时段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小题1】我国多洪涝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雨季漫长 | B.地势低平 | C.河网密布 | D.植被稀疏 |
A.地势高低 | B.距海远近 | C.锋面位置 | D.台风频次 |
“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山青水秀的陕南地区是生物资源的富裕地,也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区。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陕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自中部汉江谷地向北至秦岭,依次可见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景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其成因。
(2)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1)陕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自中部汉江谷地向北至秦岭,依次可见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甸景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简释其成因。
(2)陕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试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分析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变化的原因。

我认为______地区发展前景更佳。理由是______。

(1)分析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变化的原因。
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2)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次生灾害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018年,安徽省部分城市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3)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扩围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作为经济引擎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功不可没。某地理探究小组,就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未来谁更具活力,发展前景更佳,收集、整理了统计数据并进行小组辩论。

经济密度:单位面积土地上经济效益的水平,一般以每平方千米土地产值表示外贸依存度:地区经济依赖对外贸易的程度,反映其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
(4)结合所学知识并利用上述表格数据,选择你支持的地区,对应阐述理由。我认为______地区发展前景更佳。理由是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淮河干流流经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全长1 000 km,落差仅200 m。新中国成立前,受黄河长期侵淮夺淮的影响,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旱涝灾害频发。
材料二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明确空间开发重点和方向,构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总体格局。淮河生态经济带贯通黄淮平原、连接中东部,通江达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连、水系相通。
材料三 下图为淮河生态经济区空间结构图和淮河流域图。

(1) 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前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2) 淮河干流绿色发展带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试从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说明其发展方向。
(3) 泰州市同属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请分析其如何发挥承南启北的作用。
(4) 试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区内“四轴”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措施。
材料一 淮河干流流经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全长1 000 km,落差仅200 m。新中国成立前,受黄河长期侵淮夺淮的影响,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旱涝灾害频发。
材料二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明确空间开发重点和方向,构建“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总体格局。淮河生态经济带贯通黄淮平原、连接中东部,通江达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连、水系相通。
材料三 下图为淮河生态经济区空间结构图和淮河流域图。


(1) 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前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2) 淮河干流绿色发展带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试从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说明其发展方向。
(3) 泰州市同属于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河生态经济带,请分析其如何发挥承南启北的作用。
(4) 试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区内“四轴”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措施。
读下列我国某省区简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示省份的全称及简称。
(2)图中丙地的年降水量为该省的一个高值区,分析其原因。
(3)例举该省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点。
(4)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之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淮河流经该省段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5)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该省河流水资源管理机构具体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1)写出图示省份的全称及简称。
(2)图中丙地的年降水量为该省的一个高值区,分析其原因。
(3)例举该省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点。
(4)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水灾350次之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淮河流经该省段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5)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该省河流水资源管理机构具体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下图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人为原因 。
(2)可以运用 地理信息技术对洪涝灾害加以监测。
(3)请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两方面,简述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

(1)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人为原因 。
(2)可以运用 地理信息技术对洪涝灾害加以监测。
(3)请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两方面,简述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
2014年12月,长1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小题2】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①夏季暴雨集中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地势低平 ④春台风频繁

【小题1】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 B.长江三角洲 | C.黄土高原 | D.塔里木盆地 |
①夏季暴雨集中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地势低平 ④春台风频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加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3月长安福特汽车公司落户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后,当地管理部门同步规划并启动了3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目前已成功引进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大江东拥有了首个千亿级大产业。
材料二 我国杭嘉湖地区,在古代就筑起了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拓挖的河沟),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格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1)福特汽车公司与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 ▲ 。简述建设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有利条件及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原因。
(2)杭嘉湖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 ▲ 、 ▲ ,简析“横塘纵溇”的主要功能。
(3)简述城际铁路的建设对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 2015年3月长安福特汽车公司落户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后,当地管理部门同步规划并启动了3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目前已成功引进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大江东拥有了首个千亿级大产业。
材料二 我国杭嘉湖地区,在古代就筑起了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拓挖的河沟),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格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1)福特汽车公司与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属于 ▲ 。简述建设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有利条件及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原因。
(2)杭嘉湖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 ▲ 、 ▲ ,简析“横塘纵溇”的主要功能。
(3)简述城际铁路的建设对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近年来,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并占主导地位。主要是依托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对海洋空间的开发,由此推断舟山的主导产业部门有__________,船舶机械制造、_______和旅游业等。
(2)简析A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3)浙江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据此分析表1特征产生的原因。
(4)从地形角度分析B市多洪涝成因。
材料一 环杭州湾大湾区是长江三角洲区域重要的经济板块,交通区位优越,战略地位突出,具有发展世界级湾区经济的优良基础和条件,浙江于2018年7月发布了《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下左图为杭州湾略图。
材料二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依托城市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近年来,A市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优势,涌現了一批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的现代都市农业园区。
材料三 杭州湾地区城市常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下右图为B市地形和水系略图。

(1)近年来,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并占主导地位。主要是依托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对海洋空间的开发,由此推断舟山的主导产业部门有__________,船舶机械制造、_______和旅游业等。
(2)简析A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3)浙江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据此分析表1特征产生的原因。
(4)从地形角度分析B市多洪涝成因。
2016年夏季,我国部分城市遭遇了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
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
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小
④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速度
【小题2】下列措施对减轻城市中心区内涝作用较小的是 ( )
【小题1】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
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
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小
④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速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植树种草、建设绿地 | B.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增加下渗 |
C.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