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宇宙与地球
- 海洋地理
- + 旅游地理
-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 旅游资源
- 旅游景观的欣赏
- 旅游开发与保护
- 文明旅游
- 城乡规划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环境保护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北京的雍和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到北京的游客中,很少有人到雍和宫游览,是因为雍和宫( )
A.交通不便 | B.接待能力不足 | C.旅游环境承载量不足 | D.游览价值相对不高 |
分析下表(某年来苏州旅游的外地游客统计)有关数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到苏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边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2)来自沪、江、浙的游客占绝大多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客源地。
(3)从时间和距离来看,到苏州旅游的游客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途和_______________期为主。
(4)可见,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大小,有时不一定与其旅游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_______条件,尤其是旅游地与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1)到苏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边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2)来自沪、江、浙的游客占绝大多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客源地。
(3)从时间和距离来看,到苏州旅游的游客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_途和_______________期为主。
(4)可见,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大小,有时不一定与其旅游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__________条件,尤其是旅游地与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关于我国园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都以黑白为主色调 |
B.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一般采用绝对对称的均衡布局 |
C.皇家园林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主宰,建筑色彩浓重,江南私家园林布局讲究与自然协调 |
D.皇家园林显示皇权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江南园林迎合园主追求荣华富贵的心理需要 |
黄山号称天下第一奇山,它集名山胜景于一身,是我国景点最多的名山之一。这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读“黄山云海”图,回答问题。

(1)黄山位于________(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和________地形区、________气候区。
(2)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
(3)在黄山西北部不远处有我国的佛教名山________,山上现存寺庙78座,大小佛像6 000多尊,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大佛教名山。

(1)黄山位于________(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阶梯和________地形区、________气候区。
(2)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_。
(3)在黄山西北部不远处有我国的佛教名山________,山上现存寺庙78座,大小佛像6 000多尊,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大佛教名山。
2017年国庆期间正逢中秋佳节,全国统一放假8天,比2016年多了1天。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7年10月1-7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达6.6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6%。下图是2017年10月1日-7日全国游客同比增速图。

(1)简述2017年国庆长假游客人数同比增长率高的原因。
(2)国庆长假集中出游,会导致哪些问题?

(1)简述2017年国庆长假游客人数同比增长率高的原因。
(2)国庆长假集中出游,会导致哪些问题?
颐和园全年空间容量虽然处于未饱和状态,并没有达到旅游环境容量,但在局部时间和地点上,超载现象严重。例如,2015年10月4日颐和园园方说,在节前颐和园每天入园游客数量约为4万人次,但10月3日一天就达到了11.8万人次,人数翻了一番。据统计,黄金周前四天,颐和园的游客量就达35万人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于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颐和园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若不注意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产生的最严重的旅游环境问题主要是
【小题3】针对材料中所述的情况,下列关于颐和园旅游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小题1】对于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颐和园的游客没有达到旅游环境容量,所以没有任何旅游环境问题 |
B.颐和园全年的游客应该控制在旅游最佳容量之内 |
C.颐和园的旅游环境容量是用到达颐和园的游客数量来表示的 |
D.为使颐和园的旅游处在最佳状态,必须把颐和园的游客数量控制在旅游极限容量上 |
A.造成噪音污染 | B.珍稀物种灭绝 |
C.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 D.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
A.实行内部空间旅游分流管理 | B.饱和区设置限流设施 |
C.旅游淡季实行门票预定 | D.饱和区设置门票附加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