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材料二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____。
(5)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 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材料二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____。
(5)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材料二:“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左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右图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__________。
(2)据图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___________。
(3)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
材料一: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材料二:“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左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右图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__________。
(2)据图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___________。
(3)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
(4)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小题2】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小题3】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则其可能位于

【小题1】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A.该海域风浪小 | B.近海河沙丰富 |
C.位于浅海区域 | D.距离陆岸较近 |
A.圈定填海范围 | B.抵御海浪侵蚀 |
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 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
A.北冰洋 | B.墨西哥湾 | C.渤海 | D.马六甲海峡 |
下面为反映了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图和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世界六大板块中,左图中反映的板块有
【小题2】关于右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小题1】在世界六大板块中,左图中反映的板块有
A.3个 | B.4个 | C.5个 | D.6个 |
A.板块张裂处⑤的岩石年龄较轻 | B.②④之间地震发生的概率高于①②之间 |
C.板块消亡边界②地多石灰岩矿 | D.③附近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而成 |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陆得到大量土地,称为“圩田”。圩田现在是荷兰重要的农业区和居民点。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荷兰圩田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所受到的最大限制条件是
【小题2】荷兰圩田在分区租给农民之前,先由政府在田上种植谷类、油菜、苜蓿等作物,主要的目的是
【小题1】荷兰圩田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所受到的最大限制条件是
A.排水不良 | B.盐分较高 | C.日照不足 | D.生长季节短促 |
A.提供圩田居民食用 | B.促进土地排水效果 |
C.培养土壤肥力 | D.回收圩田开发成本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潮间带为涨潮水位最高时会被淹没而退潮水位最低时会出露的区域,是沿海渔民的重要生产区域。澎湖列岛多岩石,不利种植业发展。古代澎湖列岛渔民因地制宜在潮间带创造了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的主体是朝陆一侧陡、向海一侧缓的石堤,是渔民借助船只用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石块垒筑而成。石堤上有渔民“种养”的藻类、贝类等黏性大、吸附力强的生物,石堤内则是人工加深的潮池。目前,澎湖列岛保留完好的石沪已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双心石沪,为近年我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迹之一。

(1)阐述因地制宜原则在澎湖列岛渔民修建石沪过程中的体现。
(2)简述石沪“捕鱼”的过程。
(3)分析石沪对古代沿岸渔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分析石沪损毁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石的合理建议。
潮间带为涨潮水位最高时会被淹没而退潮水位最低时会出露的区域,是沿海渔民的重要生产区域。澎湖列岛多岩石,不利种植业发展。古代澎湖列岛渔民因地制宜在潮间带创造了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的主体是朝陆一侧陡、向海一侧缓的石堤,是渔民借助船只用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石块垒筑而成。石堤上有渔民“种养”的藻类、贝类等黏性大、吸附力强的生物,石堤内则是人工加深的潮池。目前,澎湖列岛保留完好的石沪已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双心石沪,为近年我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迹之一。

(1)阐述因地制宜原则在澎湖列岛渔民修建石沪过程中的体现。
(2)简述石沪“捕鱼”的过程。
(3)分析石沪对古代沿岸渔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分析石沪损毁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石的合理建议。
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常用下列指数反映景观格局特点: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形状指数(LSI,斑块形状越偏高正方形时值越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表1广东省1973—2013年红树林景观指数变化

【小题1】下列队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情况推测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因素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表1广东省1973—2013年红树林景观指数变化
| NP 斑块数量 | PD 斑块密度 | LPI 面积指数 | LSI 形状指数 |
1973年 | 487 | 1.46 | 6.5 | 369.22 |
1990年 | 783 | 6.93 | 3.88 | 42.13 |
2000年 | 695 | 9.13 | 3.66 | 38.45 |
2010年 | 864 | 8.98 | 5.3 | 42.26 |
2013年 | 1227 | 7.32 | 3.49 | 53.87 |

【小题1】下列队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情况推测正确的是:
A.斑块形态总体趋于规划 | B.景观趋于破碎化 |
C.最大斑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 | D.景观总面积一直减少 |
A.生物入侵 | B.气化变暖海平面上升 |
C.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 | D.台风活动 |
渤海地处北方,有多条河流注入,一直以来海域面积变化较小。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积缩减了1.87%,专家建议对渤海海涂和海域面积,划定保护红线。2017年5月1日,全国各海域同步进入休渔期,黄渤两海休渔期比往年提前一个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河流不注入渤海的是
【小题2】20世纪80年代以来渤海海域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实施各海域同步进入休渔期的主要目的是
【小题1】下列河流不注入渤海的是
A.黄河 | B.海河 | C.辽河 | D.淮河 |
A.流域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严重 | B.发展农业经济,填海造田 |
C.扩建港口,工业园区向渤海要地 | D.地质变动,引发渤海地壳抬升 |
A.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兼顾渔民的利益 |
B.便于科学管理和统一执法,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
C.实施划区管理,遵循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
D.同步休渔行动,防止各海域水污染的恶化 |
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红海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而产生 |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 |
C.安第斯山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成 |
D.北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