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1: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材料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小题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小题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早 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港、澳等发达地区的最佳经济辐射带上 ③抓住了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外资 ④地租较低廉,劳动力丰富
材料1: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材料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小题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
B.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
①国家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早 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港、澳等发达地区的最佳经济辐射带上 ③抓住了国际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外资 ④地租较低廉,劳动力丰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016年深圳市GDP达19492.60亿元,比上年增长9%,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结合上图可判断
【小题2】目前,深圳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小题3】近年来深圳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小题1】结合上图可判断
A.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近几年没有发生变化 |
B.深圳市第二产业产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C.深圳市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最快 |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 |
A.禁止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
A.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 |
B.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
C.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资源缺乏 |
D.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日益枯竭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 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该区域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 20 多年的珠三角,现在受到挑战。
(1)材料一中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具体指什么“弱化”?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 有哪些?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
材料一:东北三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京津冀地区 | 东北三省 | 占全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 比重 |
2003 经济总 量(万亿元) | 23 798 | 11 335 | 13 094 | 12 957 | 61184(52.2%) |
增速均值 | 14.8% | 15.5% | 12.2% | 10.7% | 9.1% |
2002 年三大 产业结构 | 6∶52.1∶ 41.9 | 4.9∶49.8∶45.3 | 10.0∶45.7∶44.3 | 12.8∶49.7∶37.5 | |
2003 年三大 产业结构 | 5.1∶54.6∶40.3 | 4.1∶52.4∶43.5 | 9.5∶47.2∶43.3 | 12.5∶50.4∶37.1 | 14.6∶52.3∶33.1 |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 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该区域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 20 多年的珠三角,现在受到挑战。
(1)材料一中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具体指什么“弱化”?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 有哪些?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
A.劳动密集型工业 | B.资源密集型工业 | C.技术密集型工业 | D.资金密集型工业 |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
A.国际经济背景 |
B.对外开放政策 |
C.良好的区位条件 |
D.侨乡优势 |
读某年广东部分区域经济指标增速表(单位:%),回答

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 ( )

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扩大趋势,与这种差异形成无关的是 ( )
A.地形及海洋资源的利用条件有很大差异 |
B.国家给予这四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有差异 |
C.四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基础有一定的差异 |
D.四个地区所拥有的气候条件和城市数量有明显差异 |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 )
①地处沿海地区;②靠近香港、澳门;③工业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矿产能源丰富
【小题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目前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是( )
【小题3】珠三角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小题1】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 )
①地处沿海地区;②靠近香港、澳门;③工业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矿产能源丰富
A.①③ | B.③⑤ | C.②④ | D.①② |
A.产业基础 | B.侨乡优势 | C.人才队伍 | D.科技实力 |
A.严格限制外来人口,提高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
B.搞好城镇和区域建设规划 |
C.逐步淘汰耗能多、成本高、污染重的工业 |
D.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
如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回答各题。
【小题1】【小题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小题3】【小题4】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小题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
A.闽南地区类似甲地区城市化模式 |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地区 | D.乙地区的发展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小题2】要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
A.扩大城区范围,减轻城市中心区工业压力 |
B.关停企业,收缩城市规模,减少城市人口 |
C.加快大中城市发展,治理城市环境污染 |
D.加大对外联系,使交通干线穿城而过 |
读“长江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的对应字母:杭州市 ,广州市 , 京广线 。
(2)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 、 、 、 。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 、 。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的对应字母:杭州市 ,广州市 , 京广线 。
(2)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 、 、 、 。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 、 。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读图完成下题。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如果四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黑龙江、上海、四川和香港,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黑龙江 ②上海 ③香港 ④四川 | B.①香港 ②四川 ③黑龙江 ④上海 |
C.①上海 ②香港 ③四川 ④黑龙江 | D.①四川 ②香港 ③上海 ④黑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