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赤道几内亚曾长期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开发石油而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巴塔是赤道几内亚最大的商埠和经济重镇,巴塔港原是一个吞吐量有限的简易小港,2014年12月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巴塔港改扩建工程竣工,该港成为非洲中西部最大的现代港口。图8示意赤道几内亚地理位置。

(1)描述赤道几内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明巴塔港的改扩建对赤道几内亚石油工业发展的意义。
赤道几内亚曾长期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开发石油而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巴塔是赤道几内亚最大的商埠和经济重镇,巴塔港原是一个吞吐量有限的简易小港,2014年12月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巴塔港改扩建工程竣工,该港成为非洲中西部最大的现代港口。图8示意赤道几内亚地理位置。

(1)描述赤道几内亚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明巴塔港的改扩建对赤道几内亚石油工业发展的意义。
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同一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丰富的能源 ③较高的技术 ④低廉的地价
【小题2】该鞋厂如果要改变企业在生产环节中的不利地位,提升自身的产业价值,需要( )

【小题1】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丰富的能源 ③较高的技术 ④低廉的地价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A.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 B.尽量节省生产成本 |
C.进行产业空间转移 | D.企业创新,拥有自己的品牌 |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是 (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重点发展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加工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变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加工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般由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构成,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IC产业基地。下图为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亿元)结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
【小题2】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IC产业

【小题1】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
A.产值变化不大,结构变化明显 |
B.封装环节产值及其比重逐年下降 |
C.产值增幅最大的是制造环节 |
D.各环节产值均逐年上升 |
A.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 |
B.由原料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
C.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
D.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低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小题2】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小题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小题1】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 |
C.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 |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 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面图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省1990~2015年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乙为该省1990~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1990年至2015年,该省( )
【小题2】下列关于该省城市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从1990年至2015年,该省(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产值降低 | B.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 |
C.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 | D.第三产业的产值一直上升 |
A.2005~2015年城市化速度快于1995~2005年 |
B.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 |
C.逆城市化现象普遍 |
D.目前已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增长阶段 |
江苏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在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上有过辉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采取了许多措施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 )
①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 ②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 ③忽视了“以人为本” ④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益差 ⑤城市优势显著,城乡差别扩大 ⑥特大城市多,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小题2】江苏省城市化建设的思路包括( )
①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②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域,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③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④实现主要大中城市基本现代化
【小题1】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 )
①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 ②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 ③忽视了“以人为本” ④基础设施成本高,效益差 ⑤城市优势显著,城乡差别扩大 ⑥特大城市多,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②⑤⑥ | D.①②④⑥ |
①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②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域,增强城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③适当发展特大城市,加快发展大城市,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④实现主要大中城市基本现代化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目前比较公认的首都经济圈,也被媒体称为“京三角”的范围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和内环京津的河北省7个城市,廊坊、保定、沧州、承德、张家口、唐山、秦皇岛,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得益于( )
【小题2】从全国来看,首都经济圈是三大都市圈之一,但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区域统筹和整体发展明显不足,这是因为( )
【小题1】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得益于( )
A.优惠政策 | B.便利的交通 |
C.劳动力资源丰富 | D.资源丰富 |
A.区域内城市各自为战,自成体系 |
B.原料和能源不足,水资源短缺 |
C.人才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
D.工农业基础差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其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长三角扼守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的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材料中提到广东“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其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长三角扼守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的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材料中提到广东“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