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是 ( )
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3-01-25 10:2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同类题2
台湾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大量外移而没落,但彰化县社头乡织袜工业并未大量外移,反而以维持其家庭外包生产方式继续留驻而成为当地产业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社头乡织袜业以家庭代工(即家庭代为生产)取代工厂的一贯化作业方式,其经营上的优势有:
①工资可压低至大陆同行业平均水平 ②原料、半成品与产品间运输成本可以降低 ③使生产更具弹性,量小和量大的订单均可承接 ④降低厂房、机器等固定成本投入 ⑤可快速应对市场变化,更新产品设计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同类题3
我国唯一在半湿润区的盐湖一一河东盐池,这里的年降水量约为520毫米。当地采盐的方法一一“捞取法”:天日暴晒,自然结晶,集中捞采,产盐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当地夏季最高温可达42.6℃,光照资源也非常丰富.蒸发量达2300毫米。在盐池湖畔的蚩尤村中,民居不再是北方传统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须建成坐南朝北,以躲避强风。
(1)蚩尤村民居躲避的强风的风向是什么?风力为什么强(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
(2)据图和材料,分析河东盐池“捞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3)山西省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图中汾河谷地、渭河谷地形成的共同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同类题4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D.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上升极慢
【小题2】此地区可能是我国四大经济区的某省区
A.a省区——东部地带
B.b省区——中部地带
C.c省区——中部地带
D.d省区——西部地带
同类题5
读“中原城市群示意图”和“2005年与上年同期GDP增长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A
,副中心城市是B
和C
,还包括了周边的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和济源等9个地区。
(2)与其它六个城市群相比较,中原城市群GDP增长幅度最大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中原城市群GDP增长占河南全省的一半以上,试论述中原城市群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