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小题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A.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
B.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
C.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
B.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
C.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 |
B.区域城市化肯定带来工业化,工业化不会促进城市化 |
C.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共同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
D.我国珠江三角洲是在建国后得益于矿产开发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 |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小题2】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
B.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
C.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
A.城市化水平 | B.用地紧张 | C.经济发展水平 | D.人口数量 |
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与深圳相比,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2分)
(2)喀什附近盛产长绒棉。简要评价该地区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4分)
在我国政府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深圳市的企业了解到中亚市场每年对我国服装类产品需求量多达8.5亿件,准备在喀什投资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
(3)简述在喀什兴办棉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1)与深圳相比,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2分)
(2)喀什附近盛产长绒棉。简要评价该地区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4分)
在我国政府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深圳市的企业了解到中亚市场每年对我国服装类产品需求量多达8.5亿件,准备在喀什投资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
(3)简述在喀什兴办棉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崇明区隶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2012年,崇明区GDP仅占上海全市的1.2%。图11是2012年崇明区、上海市、全国平均城市化率统计图,表1为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平均值的比较数据。

(1)2012年崇明区城市化率为48%,比上海市____,比全国平均水平____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区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区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崇明区隶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2012年,崇明区GDP仅占上海全市的1.2%。图11是2012年崇明区、上海市、全国平均城市化率统计图,表1为崇明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平均值的比较数据。

(1)2012年崇明区城市化率为48%,比上海市____,比全国平均水平____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区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区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原有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省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小题2】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压缩工业的规模
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小题1】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A.生产要素成本降低 | B.节能减排成本增加 |
C.交易成本减少 | D.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减少 |
①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压缩工业的规模
②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
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④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①加大科技投入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④加强环境管理
【小题2】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小题1】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①加大科技投入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④加强环境管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 B.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 |
C.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 D.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 |
近年来,以功能分工为基础的城市群随着城际交通的不断完善迅速发展。读“我国主要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其主要推动因素是
①产业集群的发展 ②房地产大规模的开发 ③国家推行就地城市化的新型城市化模式
④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
【小题2】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相比,呼包鄂榆城市群最大的区位优势是
【小题3】与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的快速发展相比,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所减缓,其主要原因有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升级困难 ②资源殆尽,交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③政策优势减弱,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④人口过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

【小题1】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其主要推动因素是
①产业集群的发展 ②房地产大规模的开发 ③国家推行就地城市化的新型城市化模式
④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交通便利 | B.矿产资源丰富 | C.科技水平发达 | D.劳动力丰富 |
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升级困难 ②资源殆尽,交通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③政策优势减弱,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④人口过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根据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过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尤其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使商品粮食基地地位受到影响,试分析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过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尤其是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使商品粮食基地地位受到影响,试分析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