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A.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B.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C.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小题2】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C.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2-25 08:02: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中西部
B.将农牧产品加工企业逐步转移到东部
C.优先安排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
D.充分发挥三个地带各自的优势,实现协调发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材料二 如今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粤北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正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1)20世纪80年代,香港大量____________型产业逐渐北移,珠江三角洲成为香港产品的____________基地,香港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的优势担当研究开发中心和____________中心的角色,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产业发展与转移的趋势。
(3)粤北山区设立的产业转移园区主要有哪些比较区位优势?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汽车产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同类题3
(3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说明其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8分)
(2)皇藏峪和琅琊山虽分居淮河南北,但植被中均包含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分析皇藏峪和琅琊山植被相似的原因。(10分)
(3)描述该省城市的分布特点。概述皖南古村落开发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8分)
(4)简述该省洪涝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10分)
同类题4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5
读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示意图和图中甲乙两地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各题。
(1)分析台湾西部布袋盐场晒盐的有利区位因素。
(2)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分析该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