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转移的移出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接收地主要是粤东、粤西地区 |
B.产业转移接收地的共同区位优势主要是当地劳动者素质较高、工资收入偏低 |
C.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接收地的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
D.产业转移的移出地由于环境污染程度加大,务工的农民大幅减少,出现“用工荒”现象 |
阅读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示意图,正确选项是


A.港珠澳大桥的建立,将吸引珠海城区的重心将向桥头方向偏移 |
B.香港、广州主城区将建成珠三角城镇今后的区域性主中心 |
C.广佛同城化、中江珠同城化异于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
D.深圳、珠海主城区将建成珠三角城镇今后的区域性副中心 |
国家特别重视西部建设,西部大开发十年,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相继启动。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①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 ________ 铁路为轴线,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②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区位优势。
(2)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共分为________ 级,请说明其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相互距离的关系。
(3)西安主城区功能结构规划呈“九宫”格局,试说明其布局优点
(4)西安频率最高的风向是 _______ 。说出西安、天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差异及原因。
村料一: “关中—天水经济区”范围及辐射带示意图

材料二: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布局图

材料三:西安城市道路及对外交通图与西安主城区规划功能结构图(2008 –2020年)


材料四: 西安(34°17′N,108°57′E)海拔约460米;天水(34°37′N ,105°42′E)海拔约1143米。

(1)① “关中—天水经济区”以 ________ 铁路为轴线,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②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区位优势。
(2)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共分为________ 级,请说明其城市等级与城市数量、相互距离的关系。
(3)西安主城区功能结构规划呈“九宫”格局,试说明其布局优点
(4)西安频率最高的风向是 _______ 。说出西安、天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差异及原因。
下图为上海地区某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应该是 。据图中信息,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形式却出现了以上海市区为中心的高值闭合区,简述理由。
(2)图中A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基地宝钢,分析说明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3)从城市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宝钢的布局是否合理。

(1)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应该是 。据图中信息,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形式却出现了以上海市区为中心的高值闭合区,简述理由。
(2)图中A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基地宝钢,分析说明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3)从城市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宝钢的布局是否合理。
读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02年珠三角总产值比重前4位工业行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布情况表(%)
2002年珠三角总产值比重前4位工业行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布情况表(%)
工业行业 | 广州 | 深圳 | 珠海 | 佛山 | 东莞 | 惠州 | 中山 | 江门 | 肇庆 |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 36.3 | 9.2 | 2.8 | 13.2 | 8.12 | 3.76 | 8.92 | 9.60 | 8.12 |
家具制造业 | 21.5 | 25.6 | 2.03 | 14.3 | 12.2 | 2.16 | 6.38 | 7.89 | 8.01 |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 17.7 | 27.1 | 2.82 | 14.4 | 9.98 | 3.02 | 10.7 | 11.3 | 3.09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25.5 | 18.7 | 4.76 | 12.5 | 17.1 | 3.76 | 13.2 | 2.31 | 1.90 |
A.珠三角各城市经济发展较为平衡 |
B.广州和深圳在工业行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 |
C.珠三角各城市特色产业不突出 |
D.当年珠三角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 |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局(如图所示)。读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城市圈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连接南北的作
用。试简要分析武汉城市圈形成的区位优势。(10分)
(2)目前我国的产业转移在逐步推进,试分析武汉城市圈在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中可能受到的影响。(12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局(如图所示)。读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武汉城市圈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连接南北的作
用。试简要分析武汉城市圈形成的区位优势。(10分)
(2)目前我国的产业转移在逐步推进,试分析武汉城市圈在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中可能受到的影响。(12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甲和图乙

材料二 长三角、珠三角和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单位:%)
(1)图甲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改革开放以来,图乙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它以A______(城市名)和深圳为中心,带动周围城市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群之一。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条件。
(3)读材料二,1990年~2004年,两个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4)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图甲中_____(数码)城市举办,为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该市近年来不断加强城市公共绿地或绿化带、林带建设,说明它们的环境功能。
材料一 见图甲和图乙

材料二 长三角、珠三角和全国三次产业构成比较(单位:%)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 1990年 | 2004年 | 1990年 | 2004年 | 1990年 | 2004年 |
长江三角洲 | 15.8 | 4.6 | 57.0 | 55.9 | 27.2 | 39.6 |
珠江三角洲 | 14.4 | 3.8 | 44.2 | 53.8 | 41.4 | 42.4 |
全国 | 27.1 | 15.2 | 41.6 | 52.9 | 31.3 | 31.9 |
(1)图甲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其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2)改革开放以来,图乙区域经济高速增长,它以A______(城市名)和深圳为中心,带动周围城市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群之一。请分析该城市群发展的条件。
(3)读材料二,1990年~2004年,两个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4)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图甲中_____(数码)城市举办,为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天蓝、水清、地绿、住佳”的目标,该市近年来不断加强城市公共绿地或绿化带、林带建设,说明它们的环境功能。
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文材料,说出上海地理位置特点。
(2)描述长江南京至上海段的水文特征。
(3)分析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社会经济优势条件。
(4)简述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上海是中国最大城市群的核心,正在迈向国际大都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该主题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于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而且倡导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全面的城市发展理念。

(1)据图文材料,说出上海地理位置特点。
(2)描述长江南京至上海段的水文特征。
(3)分析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社会经济优势条件。
(4)简述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1:中国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资料2: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 。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 产业。
资料3: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读下图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2)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
(3)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试分析原因。
资料1:中国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资料2: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 。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 产业。
资料3: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读下图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2)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
(3)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逐渐改变,试分析原因。
(28分)自2009入秋至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南地区旱情示意图

材料二:西南五省农作物减产对全国产量的影响估计

材料三: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1)本次西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具有 、 、 等特点。(6分)
(2)本次西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的三种农产品是 、 、 :(6分)
(3)西南部分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8分)
(4)试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材料一:西南地区旱情示意图

材料二:西南五省农作物减产对全国产量的影响估计

材料三: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1)本次西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具有 、 、 等特点。(6分)
(2)本次西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的三种农产品是 、 、 :(6分)
(3)西南部分地区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8分)
(4)试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分析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