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
(3)读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4)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1)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
(3)读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4)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有关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有三次产业转移 |
B.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
D.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是由第二次产业转移引起的 |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此时主导产业是
A.高新技术产业 | B.劳动密集型产业 |
C.资金密集型产业 | D.资源密集型产业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涌现出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征是以中外合资企业为起点,聚合海内外资金和人才,通过市场导向,实行替代策略,生产“国产洋货”,带动整个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的特征是以个体经济家庭经营为起点,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核心,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导。
材料二:温州的乡镇企业分布有一个显著特点,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在专业村、专业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同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中,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企业间互不联系。
材料三:区域地图

(1)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3分)
(2)图C所示地域与A、B两地相比较,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什么?(3分)
(3)图B所示地域的企业,按投入要素看主要是 指向型工业,该地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也占有重要位置,简要分析其主要的优势。(4分)
材料一: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珠江三角洲模式的特征是以中外合资企业为起点,聚合海内外资金和人才,通过市场导向,实行替代策略,生产“国产洋货”,带动整个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的特征是以个体经济家庭经营为起点,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核心,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导。
材料二:温州的乡镇企业分布有一个显著特点,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在专业村、专业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同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中,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企业间互不联系。
材料三:区域地图

(1)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3分)
(2)图C所示地域与A、B两地相比较,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什么?(3分)
(3)图B所示地域的企业,按投入要素看主要是 指向型工业,该地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也占有重要位置,简要分析其主要的优势。(4分)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根据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2】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小题1】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 B.环境和技术 | C.交通和市场 | D.原料和能源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甲是“韩国交通简图”
材料二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

(1)图甲方框中的内容放大如图乙,其中有一段铁路未画出。该段铁路应为图丙中①②③中的哪一段?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6分)
材料一图甲是“韩国交通简图”
材料二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

(1)图甲方框中的内容放大如图乙,其中有一段铁路未画出。该段铁路应为图丙中①②③中的哪一段?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6分)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题。
【小题1】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较为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
①电子工业 ②采掘工业 ③重化工业 ④核工业
【小题2】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布局类型主要是( )
行业 | 比重 | 行业 | 比重 | 行业 | 比重 |
电子设备制造 | 96.61 | 仪器仪表 | 97.03 | 专用设备制造 | 77.19 |
化学制品 | 79.92 | 电气制造 | 89.03 | 印刷业 | 65.53 |
交通运输设备 | 87.47 | 家具制造业 | 80.00 | | |
黑色金属冶炼 | 59.21 | 有色金属冶炼 | 76.65 | | |
【小题1】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较为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
①电子工业 ②采掘工业 ③重化工业 ④核工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原料指向型 | B.能源指向型 | C.市场指向型 | D.技术指向型 |
区域差异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与前提。


(注:S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A、B两经济区(带)的形成与划分均与 有密切关系。
(2)A区域面积广阔,对甲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为甲地工业提供 和 。
(3)B区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人们习惯称其为“ ”(含港、澳)。列举B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至少两种: 和
(4)结合材料二表格分析,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有: 、 ;与海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有: 、 。(均只答简称)
(5)甲地区附近有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试分析该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材料一:我国部分省区示意图

材料二: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工业关系和竞争型工业关系。下表为上图中B区域内9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

(注:S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A、B两经济区(带)的形成与划分均与 有密切关系。
(2)A区域面积广阔,对甲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为甲地工业提供 和 。
(3)B区域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人们习惯称其为“ ”(含港、澳)。列举B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至少两种: 和
(4)结合材料二表格分析,与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有: 、 ;与海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有: 、 。(均只答简称)
(5)甲地区附近有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试分析该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