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部分发达国家在进入逆城市化后,为防止大城市中心区域的持续衰退,而实行一系列的城市复兴措施,即“再城市化”。“再城市化”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 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恢复城市人口数量
③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区域
①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 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恢复城市人口数量
③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区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我国某年各省(市、区)城镇化、工业化和非农化水平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三个城镇化水平高值区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
【小题2】造成北京、海南和西藏工业化率偏低的原因分别是( )
①经济结构和城市职能②开发晚③自然条件和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

【小题1】图中三个城镇化水平高值区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
A.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 B.多侨乡,率先实行改革开放 |
C.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 | D.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 |
①经济结构和城市职能②开发晚③自然条件和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
A.①②③ | B.②③①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材料二:2010年江苏城市分布(左图)和江苏三大地域城镇化水平变化(右图)。

(1)依据材料二归纳江苏省城市及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2)苏南地区曾创造城市化苏南模式。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城镇化特点及其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分别是什么?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
(4)“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是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三大“城市圈”是指南京、 、 。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材料二:2010年江苏城市分布(左图)和江苏三大地域城镇化水平变化(右图)。

(1)依据材料二归纳江苏省城市及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2)苏南地区曾创造城市化苏南模式。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城镇化特点及其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分别是什么?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
(4)“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是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三大“城市圈”是指南京、 、 。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1985-201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
【小题2】对安徽省第二产业就业拉动作用最明显的措施是

【小题1】1985-2010年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
A.第一产业基础地位的减弱 | B.第二产业对就业的拉动 |
C.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 | D.外省人口的迁入 |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 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C.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 D.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
城镇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阅读表格一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表:1978年以来我国GDP、城镇化率和城镇投资率情况

【小题1】上述图文材料说明( )
【小题2】在很多地区,与城市的繁华成对比,“外面像个村,进村不见人,老屋少人住,地荒杂草生”的农村空心化现象却日益加剧,发展农村经济陷入困局。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表:1978年以来我国GDP、城镇化率和城镇投资率情况

【小题1】上述图文材料说明( )
A.我国的城镇化率在不断提高,并不断促进GDP的增长。 |
B.我国的城市化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
C.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必然造成环境的急剧恶化。 |
D.我国应积极推进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职能多样化。 |
A.加强户籍管理,控制青壮年进城务工。 |
B.将农村土地大规模开发成工业区,吸引农民返乡工作。 |
C.由政府负责照管留守老人和孩子。 |
D.开发新型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市场。 |
张家口和北京联合申办2020年冬奥会,北京将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则承办雪上项目。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据此回答各题。
A.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数量相关 |
B.经济联系强度与距北京距离和城市等级相关 |
C.据港口越近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
D.辖区范围越广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
A.经济较为发达,与北京经济互补性强 |
B.交通通达度好,为华北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
C.地形、气象条件比北京更适宜开展雪上项目 |
D.目前,配套设施已经完善,接待能力强 |
A.廊坊 | B.承德 |
C.张家口 | D.保定 |
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分析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江北新区在江苏省的区位图(左图)
材料二:江北新区将形成“两带、三楔、多斑块”的生态空间结构。“两带”即外围沿江生态带和山水生态带;“三楔“即三条城镇组团间的楔形廊道;“多斑块”即重点保护老山、金牛山等绿色斑块,以及金牛湖、滁河湿地等大型水库和湿地。如江北新区规划图所示(右图)。

1)图示A、B、C都市圈中,表示苏锡常都市圈的是?表示徐州都市圈的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海岸线最长的是(填名称)?
2)与主城区比,江北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3)江北新区是我国石化工业的摇篮,这里有著名的扬子石化等大型传统企业。为促进江北新区的持续发展,该地石化工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材料一:南京江北新区在江苏省的区位图(左图)
材料二:江北新区将形成“两带、三楔、多斑块”的生态空间结构。“两带”即外围沿江生态带和山水生态带;“三楔“即三条城镇组团间的楔形廊道;“多斑块”即重点保护老山、金牛山等绿色斑块,以及金牛湖、滁河湿地等大型水库和湿地。如江北新区规划图所示(右图)。

1)图示A、B、C都市圈中,表示苏锡常都市圈的是?表示徐州都市圈的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海岸线最长的是(填名称)?
2)与主城区比,江北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3)江北新区是我国石化工业的摇篮,这里有著名的扬子石化等大型传统企业。为促进江北新区的持续发展,该地石化工业今后应如何发展?
人口一经济增长弹性是指某个地区在某个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与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常用于衡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比值等于0.1为协调)。左图为京津冀地区2000 -2014年人口一经济增长弹性变化图,右图为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为推动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小题1】有关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05 - 2014年人口一经济增长弹性不断上升,京津冀地区人口不断增加 |
B.2005 - 2014年人口一经济增长弹性波动上升,带来京津冀地区人口随之波动 |
C.2000 - 2014年经济增长带来大量人口的增长,给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
D.2000 - 2001年和2010 - 2011年人口一经济增长弹性有明显的下降,人口相应减少 |
A.北京应遏制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天津转移 |
B.应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引导人口多中心分布 |
C.唐山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度高,无需产业升级 |
D.石家庄经济和人口增速都较低,应大力发展资源型产业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壮大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代表的国家战略计划,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为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力图打造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下图为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略图。

(1)两大城市群分布的共同点____,这两大城市群的不同点表现为________。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中三角城市群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近年来该地区积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分析其区位优势________。
(3)举例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解决的措施是_____。
2016年1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壮大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代表的国家战略计划,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为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力图打造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下图为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略图。

(1)两大城市群分布的共同点____,这两大城市群的不同点表现为________。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中三角城市群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近年来该地区积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分析其区位优势________。
(3)举例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解决的措施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