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及其周边示意图。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林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地之一。近年来,该区域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1)说明该区域沼泽广布的原因。
(2)试分析该区域限制原木出口量的理由。
(3)指出G河入海口没有形成较大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及其周边示意图。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林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地之一。近年来,该区域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1)说明该区域沼泽广布的原因。
(2)试分析该区域限制原木出口量的理由。
(3)指出G河入海口没有形成较大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分析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分析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深圳、珠海两市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有( )
A.香港、澳门对内地的影响程度不同 | B.开放政策的灵活性程度不同 |
C.内河水运条件的不同 | D.地形条件的限制程度不同 |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海洋科技领先和环境友好为核心内容,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下表为我国部分省市在沿海11个省市中,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因素的排名(排名越靠前越有利)及影响因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推测对沿海各省市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因素排名贡献最小的是
【小题2】与天津相比,广东在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小题1】推测对沿海各省市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因素排名贡献最小的是
A.基础因素 | B.经济因素 | C.科技人才因素 | D.环境因素 |
A.海岸线系数更大 | B.海岸线经济密度更大 |
C.海洋专业人才更多 | D.海岸带环境质量更优 |
航拍夜景图的亮度一般来说反映了地区的发达和人口稠密程度。读近日我国局部地区夜景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获取该夜景图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小题2】和长三角相比,武汉、长沙和南昌所在的中部地区

【小题1】获取该夜景图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VR | B.GPS | C.RS | D.GIS |
A.人口地区分布更均匀 | B.第三产业主导区域经济 |
C.区域内地区经济发展更不平衡 | D.大城市的区域辐射作用更明显 |
如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原创题)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我国现阶段的劳动力比例处于( )

【小题1】(原创题)关于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曲线表示农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 B.②曲线表示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
C.③曲线表示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
A.I阶段 | B.Ⅱ阶段 |
C.Ⅲ阶段 | D.Ⅳ阶段 |
读珠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从自然环境来说,珠江流域
【小题2】在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泛珠三角”――大致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南方9省区(粤、桂、湘、闽、赣、琼、川、滇、黔)加上港澳特区的区域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内最丰富的资源是
①铁矿 ②稀土 ③有色金属矿 ④生物资源 ⑤水能 ⑥风能 ⑦水资源

【小题1】从自然环境来说,珠江流域
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
B.流域内的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
C.流域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
D.与黄河相比,珠江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
①铁矿 ②稀土 ③有色金属矿 ④生物资源 ⑤水能 ⑥风能 ⑦水资源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⑥⑦ | C.③④⑤⑦ | D.②③⑤⑥ |
下表为我国四大区域的经济数据统计。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大区域中,最接近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是
【小题2】④地承接转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小题1】四大区域中,最接近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石油化工 | B.飞机制造 | C.食品加工 | D.电子装配 |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线路全长1432千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直接用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南水”进京,有效地缓解了北京市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时至今日,北京市继续推行用水阶梯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填“引导家庭节约用水”或“加快‘南水’入户”)。
(2)有关该线输出地(甲)与输入地(乙)及沿线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3) “APEC蓝”,用来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针对图中乙区域的雾霾,最主要的治理措施是 (填“优化产业结构”或“扩大企业规模”)。
(4) 2014年12月,我国在图中的乙区域实施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化发展的关注和思考。为此,小邓、小罗同学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研究与思考”为课题进行了探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①小邓同学认为:应该大量建设城市群;
②小罗同学认为:不应该大量建设城市群。
你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1) “南水”进京,有效地缓解了北京市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时至今日,北京市继续推行用水阶梯水价,其主要目的是 (填“引导家庭节约用水”或“加快‘南水’入户”)。
(2)有关该线输出地(甲)与输入地(乙)及沿线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主要粮食作物甲地为小麦,乙地为水稻 |
B.主要地形类型甲地为平原,乙地为山地 |
C.该线穿越了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 |
D.该线跨越了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
(4) 2014年12月,我国在图中的乙区域实施了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化发展的关注和思考。为此,小邓、小罗同学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研究与思考”为课题进行了探究,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①小邓同学认为:应该大量建设城市群;
②小罗同学认为:不应该大量建设城市群。
你赞成哪位同学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苏南拥有广袤的太湖平原,水网密集,长江东西横贯境内,陆路、水路交通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苏中地处江苏省中部,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沿海、沿江交通已基本成网;苏北以平原为主,区内河网密布,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拥有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1)概述2002—2012年江苏省三类制造业重心空间变化特点。
(2)据图判断2012年苏南、苏中、苏北制造业中的优势企业。
(3)分析苏南优势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
(4)运用产业结构优化原理,评价江苏省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特点。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三大区域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苏南拥有广袤的太湖平原,水网密集,长江东西横贯境内,陆路、水路交通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苏中地处江苏省中部,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沿海、沿江交通已基本成网;苏北以平原为主,区内河网密布,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拥有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1)概述2002—2012年江苏省三类制造业重心空间变化特点。
(2)据图判断2012年苏南、苏中、苏北制造业中的优势企业。
(3)分析苏南优势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
(4)运用产业结构优化原理,评价江苏省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