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左图示意1985~2010年福建省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右图示意l985——2010年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福建省几何中心地理坐标为26°N,118°E。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福建省耕地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决定人口重心移动方向
B.耕地重心和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同
C.西北部地区可开垦耕地面积大
D.耕地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地区
【小题2】近年来福建省耕地、人口重心变化的原因是( )
A.耕地、人口匹配失衡
B.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
C.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左图)。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右图)。
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    ,以________产业为主;1990年________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特点。
(3)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 )
A.利用西部地区的大量富余的劳动力
B.提供西部地区所需要的大量建设资金
C.向西部地区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D.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广东出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首次对广东各区域赋予不同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而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结合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对比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批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城镇,佛山、中山、东莞等地2/3以上的建制镇已经成为专业镇。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珠三角地区的火电、陶瓷等工业转移到粤北,服装、制鞋等工业转移到粤东,食品、金属制品等工业转移到粤西。
(1)请阐述粤北地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说出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移入地和移出地的积极影响。
(3)说明珠三角地区专业镇的优势。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题2】以下属于阶段Ⅱ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C.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D.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 年 10 月,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国务院出台了《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规定》。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下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省地理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福建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分别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③良好的区位条件
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⑤工业基础雄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
④加强环境管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小题2】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B.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
C.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D.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
【小题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过去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相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来说,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08年初,我国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干线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正式开工,并已于2012年建成。下图为“西气东输二期示意图”。
 
材料一 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二 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空心村等问题。
(1)从生产与消费角度,简述建设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的主要原因。
(2)小华、小夏同学开展以“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延伸至珠江三角洲的利弊研究”的课题研究,他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看法:①小华认为:利大于弊;②小夏认为:弊大于利。你赞成哪位同学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简述1980-2002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4)针对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有效的解决途径?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