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题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4 年 5 月 2 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Ⅱ》中关于黑龙江省五常大米的报道用了 10 分钟左右。节目是这样描述五常大米的:“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历138天的漫长生长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
①光、热、水充足
②生长周期长,有机质丰富
③冬季的寒潮杀死害虫和虫卵,使用的农药少
④黑土肥沃,使用的化肥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
B.优良水稻品种引入和种植技术提高 |
C.全球气候变暖 |
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
响水村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该村盛产的大米品质优良,闻名遐迩,称为“响水大米”。“响水大米”生长的土地为古代火山爆发时,岩浆流淌凝固而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腐殖土积于其上,厚度达20~30厘米。2007年1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响水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响水村采用新型的“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和销售模式,下图为响水村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推测“响水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2)说明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响水大米”的积极影响。
(3)简述响水村采用“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优点。

【小题1】与图中大面积沼泽形成无关的原因是( )
A.冬季寒冷漫长,蒸发弱 | B.土质黏重,地表水下渗少 |
C.夏秋多雨,排水不畅 | 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
A.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完整 | B.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需求 |
C.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较高 | D.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较薄 |

(1)①④处均有小麦种植,但品种不同,原因是什么?
(2)③处与⑤处农业地域类型各是什么?为什么两处农业地域类型不同?
(3)低温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但也有人认为低温是其优势,你如何理解?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①光、热、水充足
②生长周期长,有机质丰富
③冬季寒潮杀死害虫,使用农药少
④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A.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 B.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
C.大棚种植技术的发展 | 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

【小题1】图示我国该地区山河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A.山环水绕,平原广阔 | B.山地环绕,河流由四周向中部汇集 |
C.山河相间,山区面积广大 | D.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注入大海 |
①地形地势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分布 ④河流流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温带林业 | B.温带林业、温带放牧业、混合农业 |
C.温带林业、商品谷物农业、温带放牧业 | D.商品谷物农业、温带林业、温带放牧业 |
响水村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见下图),这一带是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由于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出的岩浆凝结形成的熔岩台地,其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经过多年的风化、侵蚀,千洞万孔的玄武岩上积聚了一层一尺来厚的腐殖土,其土质松软、肥沃,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
响水村盛产大米,称为响水大米,因为大米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因此也称石板米。响水大米品质优良,闻名遐迩,在古代曾为皇室贡品。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响水大米产业化发展。
(2)简述响水大米产业化发展对该区域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材料一: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近20多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部分消融。
材料二:大庆油田是我国第一大油田,建成至今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量能源和工业原料, 但目前面临着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
材料三
材料四:近年来,以“鱼米之乡”著称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的地位逐步下降,每年要从东北调运大量大米。
(1)图中①地区冻土层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①地区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结合水循环的相关环节,分析全球变暖对图中①地区水循环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大庆市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4)东北地区简图中②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并结合材料三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5)根据材料四,从两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的变化,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小题1】图示河流PQ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 | B.泥沙含量大 |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 D.冬季封冻断流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