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没有关系的两种现象 |
B.区域工业化会抑制城市化,城市化也会抑制工业化 |
C.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然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
D.不同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读材料,回答下列题。
材料一:“京津冀地形图”与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
材料二:2013年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统计数据

材料三: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

(1)京津冀地区地势特点是 。
(2)从地理区位看,应当首选保定市和 市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从该区域产业分工定位看,北京应当大力发展 产业。
(3)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4)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期间,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遭遇长达5天的“十面霾伏”, 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今秋来袭雾霾之最。请分析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材料一:“京津冀地形图”与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

材料二:2013年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统计数据

材料三: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

(1)京津冀地区地势特点是 。
(2)从地理区位看,应当首选保定市和 市作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从该区域产业分工定位看,北京应当大力发展 产业。
(3)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4)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期间,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遭遇长达5天的“十面霾伏”, 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今秋来袭雾霾之最。请分析雾霾天气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图是我国南、北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 | B.气温 |
C.地形 | D.农业 |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
B.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 |
C.我国地势第二节阶梯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
D.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
下图为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珠三角经济区相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小题2】近年来珠三角经济区的部分工业逐渐转出,其转出的工业部门主要为( )

【小题1】与珠三角经济区相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A.劳动力充足 | B.经济腹地广阔 | C.科技力量雄厚 | D.自然资源丰富 |
A.电子装配 | B.钢铁 | C.汽车制造 | D.水产品加工 |
“中部崛起”的提法是针对“中部塌陷”提出的,“中部塌陷”是指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2】关于中部崛起的必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②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③中部崛起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需要
【小题3】关于中部崛起的不利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三农”包袱沉重 ②中部缺少大都市圈的带动 ③国家资金投入严重匮乏 ④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相对较差
【小题4】有关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中部地区资源相对贫乏 |
B.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太多 |
C.我国中部地区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
D.我国近年的地区发展政策相对不利于中部地区发展 |
①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②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③中部崛起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需要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 |
①“三农”包袱沉重 ②中部缺少大都市圈的带动 ③国家资金投入严重匮乏 ④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相对较差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把山西建成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
B.湖北适合发展轻纺工业和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 |
C.湖南、江西适合发展多种有色金属工业 |
D.河南郑州适宜发展成为我国的钢铁基地 |
图为“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25~27题。

【小题1】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小题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小题3】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A.政策 | B.市场 | C.气候 | D.地形 |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 |
A.城市化水平 |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用地紧张 | D.人口数量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______?
(3)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的区位优势有哪些_____?
(4)东北是我国最大林区,长期以来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采伐以皆伐为主等;合理开发建设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等。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
(2)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______?
(3)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的区位优势有哪些_____?
(4)东北是我国最大林区,长期以来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采伐以皆伐为主等;合理开发建设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等。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2002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
【小题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
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
2013年11月13世界气候大会在波兰华沙开幕,会议推动各国政府在2015年达成一个全球性气候协议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包括一些重要的新决议,通过保护森林、节能和灾害预防等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当前我国应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是
①开展植树造林②减缓工业化进程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④开发新能源

【小题1】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大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大 | B.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量较大 |
C.城市化速度与碳排量呈正相关 | D.各国应承担同等的碳排放责任 |
①开展植树造林②减缓工业化进程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①--城市人口比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小题2】图示曲线反映了( )
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②--20 世纪 90 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③--1990 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④--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小题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①--城市人口比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③--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 | B.③② | C.③④ | D.②④ |
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②--20 世纪 90 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③--1990 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④--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A.①② | B.③②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