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 海河流域的整治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1)图中a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 ,此外还有 、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
(2)长江上游的开发重点是 、此外还必须搞好 建设,为此国家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 ,形成该威胁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4)长江下游综合整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 B.产业结构单一 |
C.失业率高 | D.城市化速度过快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
【小题1】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①煤炭储量大质量优 ②铝土矿储量大 ③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交通便利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①黄河 ②汾河 ③秦岭 ④太行山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A.西气东送工程 | B.西电东送工程 |
C.引黄入晋工程 | D.黄河整治工程 |
A.发展电力工业 | B.发展化学工业 |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 D.发展冶金工业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
C.增加经济产值 |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

【小题1】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
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小题1】从气候条件考虑,下列哪个地区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最好
A.张北 | B.崇礼 | C.张家口 | D.北京 |
A.风能 | B.煤电 | C.核能 | D.地热能 |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49%是一个重要的风险“警戒线”。推进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简图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统计快报、国家能源局
(1)分别概括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
(2)简述我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并判断我国“石油安全”风险的高低。
(3)进口渠道多元化是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写出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地区 和国家。
(4)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分析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下图是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图中委内瑞拉是世界重要石油生产与出口国之一,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马拉开波湖地区以及委内瑞拉的东部和中部等地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A.附近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
B.工业发达,当地对石油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大 |
C.气候炎热、森林茂密、地形崎岖,开发建设环境恶劣 |
D.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高 |
A.进一步加强石油勘探工作,加大开采力度 |
B.提高开发利用临近海洋和湖泊资源的能力 |
C.建立海外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
D.积极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加大对石油资源的深加工 |
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旅游名城西安联系的加强,延安已成为重要的热点旅游地。陕北地区是国家批准的我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将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基地、西气东输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大型商品煤基地。下图是陕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及主要矿产分布图。

(1)请简述陕北发展文化旅游的有利资源条件。
(2)请简述陕北地区每种能源对外输送的主要方式。
(3)陕北地区建成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请列出两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某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下图示意某年6月26日至9月24日该水闸上下游水位(水面海拔)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A.阻止支流洪水汇入干流 |
B.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 |
C.减轻干流河床泥沙淤积 |
D.减轻支流河床泥沙淤积 |
A.建蓄洪区 | B.裁弯河道 | C.植树造林 | D.河道清淤 |
山西省煤炭资源不仅储量特别丰富,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改革开放之初,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煤炭开采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财政收入的70%来自煤炭工业。另外,山西省的铝土矿和铁矿储量也比较丰富。
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见下图)。

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山西省是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并对此做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