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1950~1990年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
A.1954年、1999年B.1989年、1999年
C.1954年、1983年D.1967年、1971年
【小题2】这两次水灾都是( )
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小题3】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②围湖造田 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东部临海
A.①②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A.石油、煤、水电、天然气
B.煤、石油、水电、天然气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
D.煤、天然气、石油、水电
【小题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
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A.乙、bB.丁、c
C.乙、dD.丙、d
【小题3】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多高能耗、高产出的工业
C.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
D.工业布局不合理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乙醇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料。下图为柴油、汽油与乙醇生产成本的比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05年由下列原料生产的乙醇,其成本与柴油、汽油相当的是
A.甘蔗B.玉米C.甜菜D.小麦
【小题2】2030年乙醇
①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
②大量使用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③生产成本因科技发展而降低    
④大规模使用会引发经济危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 “世界部分国家和区域生产、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
C.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D.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
【小题2】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A.印度多于俄罗斯B.美国最多
C.金砖五国多于欧盟27国D.日本多于美国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表为我国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关统计数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1998
1999
2002
2003
2004
能源消费增长率
-4.1
-1.6
9.9
15.4
15.2
GDP增长率
7.8
7.1
8.3
9.3
9.5
 
【小题1】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低和最高的年份是
A.1998年B.1999年C.2003年D.2004年
【小题2】1998-2004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A.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
C.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
D.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为保证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下列措施中叙述错误的是
A.采取节油措施B.加强地质勘探C.投资开发国外石油D.减少汽车数量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西部大开发是目前我国发展经济的重大举措,可以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东西部双赢,振兴国民经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位于陇海铁路上,是省会又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的城市是
A.济南、石家庄B.洛阳、开封C.兰州、徐州D.郑州、西安
【小题2】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塔里木盆地等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石油开采成本低B.距消费市场近
C.我国油气供需矛盾突出D.石油开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把构建低碳城市作为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截止到2011年11月,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的低碳城市,已经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格局,读下图“中国低碳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低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有差别B.均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
C.所在地区能源矿产十分丰富D.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
【小题2】重庆市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应重点发展的是
A.低碳建筑B.低碳生活
C.低碳工业D.低碳交通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说出西电东送工程中线通道的电能产生方式。指出电能输出的具体方式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2001年~2010年城镇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变化。导致农村和城镇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型能源的利用B.经济水平的提高
C.节能减排的实施D.生态农业的发展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