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
依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除北京外其他各省(市、区)都属于沿海地区 |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属于沿边省区 |
C.重庆直辖市属西部经济地带 |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
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相吻合;是南方和北方、水田与旱地、传统水稻与小麦区的分界线 |
C.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
田同学在作文《我的家乡》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 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田同学的家乡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小题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逆袭”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小题1】田同学的家乡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 | B.东北平原 | C.珠江三角洲 | D.渭河平原 |
A.稠密的水系 | B.黏重的土壤 | C.便利的交通 | D.平坦的地形 |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人说: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小题1】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 B.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
A.开垦退化严重的草原,适当扩大耕地,多种经济作物 | 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
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 D.在内流河上游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面积 |
读“我国两个不同地区某时期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试从气候类型、耕地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等方面,简要分析对比上表中两个地区 的差异。
(2)从土壤方面来看,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 取哪些措施?
地区 | 华北地区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
气 候 要 素 | 1 月均温 | -6℃ | 7℃ |
7 月均温 | 27℃ | 28℃ | |
年降水量 | 600mm | 1355mm | |
7-8 月降水 | 452mm | 181mm | |
4-6 月降水 | 27mm | 853mm | |
森林覆盖率 | 12﹪ | 42﹪ | |
人口密度 | 278 人/ k ㎡ | 103 人/ k ㎡ |
(1)试从气候类型、耕地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等方面,简要分析对比上表中两个地区 的差异。
(2)从土壤方面来看,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 取哪些措施?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的西大门,喀什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2010年12月30日,连接喀什与和田的喀和铁路(如图所示)建成通车。2011年6月28日首列旅客列车开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深圳相比,喀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是( )
【小题2】喀什铁路沿线的城镇主要分布于( )
【小题3】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主要有( )
①促进西部大开发 ②优化地方经济结构
③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 ④加强我国西部边防能力

【小题1】与深圳相比,喀什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是( )
A.接壤国家多,国际贸易与合作的潜力巨大 | B.交通条件好 |
C.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 D.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 |
A.河流下游 | B.绿洲地带 | C.沙漠地区 | D.高山雪线附近 |
①促进西部大开发 ②优化地方经济结构
③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 ④加强我国西部边防能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国邮政曾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三类民居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类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
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题2】我国各地民居不同,说明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着

【小题1】三类民居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类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
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C.③—终年高温多雨 | D.②—湿热的气候 |
A.显著的差异性 | B.明显的连续性 |
C.基本的相似性 | D.相同的特色 |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
C.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
D.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2】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干湿区 ②文化区 ③行政区 ④安徽省和蚌埠市 ⑤三江平原 ⑥热量带

【小题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 B.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 |
C.区域指一定的地理空间 | D.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 |
①干湿区 ②文化区 ③行政区 ④安徽省和蚌埠市 ⑤三江平原 ⑥热量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⑥ | D.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