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传统工业分布呈“香蕉带”形状,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促使欧洲传统工业分布由“香蕉带”带演变成了“金足球”状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B.劳动力C.交通D.政策
【小题2】制造业移入后,“金足球”东部地区
A.劳动力出现短缺B.研发中心大量迁入
C.产业结构得到优化D.交通拥堵严重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B.b、c、aC.c、a、bD.c、b、a
【小题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D.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
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
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
【小题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
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
C.西部大开发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甘肃省干湿地带划分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B.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小题2】下列区域有明确边界的是
A.行政区B.文化区C.干湿地区D.气候带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决定我国三大自然区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貌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小题2】图中①、④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是
A.200毫米等降水量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3000米等高线D.秦岭一淮河线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之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A.工业基础好B.交通便捷C.资源丰富D.科技发达
【小题2】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
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
C.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YO
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小题3】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②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③长江中下游稠密的水网使耕地分散破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推广,但由于水稻单产很高,使其商品率高,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④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是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的因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并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南海因其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亦称南中国海。南海作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幅员辽阔,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千米的浩瀚海域,在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散布着大小200多个岛屿礁滩,统称为南海诸岛。南海与南海诸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  南海部分海域等深线示意图。
 
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A   ,B   。说出A处可能有哪些海洋资源。
(2)请简述南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海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海上生命线”的原因。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有的具有明确而清晰的边界,如干湿地区。
当前题号:9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题。

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
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