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
A.获取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较大的特点 |
B.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使用较方便的特点 |
C.实时与动态性监测功能,方便快捷的特点 |
D.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题。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
【小题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小题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小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处于
A.初期阶段 | B.中期阶段 | C.后期阶段 | D.逆城市化阶段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数量增加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
C.劳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在同一直径沙粒组成的地面上,气流的含沙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后就会形成风沙流。下图为风沙流中不同风速下,空气中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可知
【小题2】风沙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形成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壤 ②形成降水,净化空气,减轻污染③掩埋草场、绿洲、农田和交通线④形成沙尘暴,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小题1】据图可知
A.不同高度的风沙流中含沙量与风速成正比 |
B.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越大 |
C.在近地面的3厘米高度,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 |
D.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增多 |
①形成冲积平原、肥沃的土壤 ②形成降水,净化空气,减轻污染③掩埋草场、绿洲、农田和交通线④形成沙尘暴,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从北到南,我国居民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这种文化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
A.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
B.热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
C.热量和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减少 |
D.热量和降水量由北到南逐渐增多 |
2011年7月27日5点44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国北斗卫星主要服务于以下哪项工作( )
A.为抗震救灾提供必要的位置信息 |
B.预测温室效应对我国沿海海岸影响 |
C.为110出警快速设计最佳路线 |
D.为监测太湖水污染提供信息 |
某运动员在自行车上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并用每1分钟自动记录一点的方式,将骑自行车所到之处记录下来。下图一为该运动员在山区公路上全力冲刺时GPS的点位记录,判断图二等高线中符合运动员行进线路的是


A.L1 | B.L2 | C.L3 | D.L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挪威沿海海岸类型为 ,其特点有 。
(2)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条件。
(3)若图14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 ,原因是受 影响。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 。
(4)简析荷兰沿海地区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5)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项目的生态意义。
材料一: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近年来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使得填海造陆得来的土地被海水淹没。
材料二:下左图为“西欧地区略图”,下右图为“荷兰沿海地区示意图”。

(1)挪威沿海海岸类型为 ,其特点有 。
(2)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条件。
(3)若图14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 ,原因是受 影响。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 。
(4)简析荷兰沿海地区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5)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项目的生态意义。
2009-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旱灾。快速监测干旱对当地粮食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可运用的技术是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是虚拟现实技术 |
B.数字地球采取集中方式存储信息 |
C.数字地球是地图数字化 |
D.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
A.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 | B.全宇性(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
C.全天候(风、云、雨、雪) | D.连续性和实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