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荒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下图是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A.沙尘暴频度增加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人口和牲畜增加,大规模掘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 |
D.生物生产能力降低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林体系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某科研所对我国东北某省M区域的湿地环境进行了考察研究。科研人员在针对当地“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气候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30年来该区域内7月平均降水总体趋势在减少,7月日平均气温在升高,湿地的“冷湿”效应正在逐渐向“暖干”方向转变。左图示意研究区域,右图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

(1)据图简要说明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原因。
(2)推测30年前该地气候较周边地区“冷湿”的主要原因。
(3)针对该区域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将有可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落实当地的生态环境会出现哪些改观?
材料一 清江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流经多个高山峡谷,自然落差达1430m,在宜都市汇入长江。清江全长约423km,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415m,并且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
材料二 清江干流恩施以下河段分三级开发,建成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场三大水利柩纽。高坝洲库区形成以养殖大型匙吻鲟为重点的规模化养殖区,下图为清江流域图。

(1)分析与长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较小的原因。
(2)分析清江流域选择梯级开发的原因。
(3)分析高坝洲水利枢纽建成后,水域环境适宜水产养殖的原因。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 B.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 D.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
面积 | 26万平方千米 |
最冷月均温 | 5℃~8℃ |
最热月均温 | 16℃~29℃ |
年均温 | 16℃~18℃ |
降水量 | 1000毫米~1300毫米 |
无霜期 | 250天~350天 |
年日照时数 | 900小时~1300小时 |
【小题1】下列地点中,位于该地形区内的是 ( )
A.30°N,105°E | B.23.5°N, 105°E |
C.40°N, 120°E | D.45°N,125°E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
A.冬季气温低 | B.土壤贫瘠 |
C.热量不足 | D.光照不足 |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 B.石油、天然气、煤炭 |
C.天然气、石油、水电 | D.煤炭、石油、天然气 |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⑤⑥ | D.①②④⑥ |
我国领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

(1)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人口密集,城镇和工矿业众多,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本区春旱严重,春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______,其中一座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______(地形区)的分界线。
(3)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经济作物是______。
(4)华北平原的人们为了应对春旱,采取了很多措施。从长远看,这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 )
A.大量抽取地下水 | B.发展节水农业 | C.南水北调 | D.海水淡化 |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于工业化阶段 |
B.②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C.③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
A.①阶段 |
B.②阶段 |
C.③阶段 |
D.由②到③的过渡阶段 |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 减少径流 ③ 沉积泥沙 ④ 降低风速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是 (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 B.枯水期持续放水 | C.洪水期集中放水 | D.枯水期集中放水 |
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要河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在红水河全河段建设了10个梯级水电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丰富,水量大②平行水系,支流多③地势落差大④流经高原,河流长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A.形成了不同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会明显增强 |
B.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
C.可减轻长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 |
D.为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
A.汽车工业 | B.有色金属冶炼 | C.蔗糖加工 | D.甜菜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