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环境危机B.生活贫困
C.人口素质过低D.资源短缺
【小题2】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农场的农业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在农业经济结构中,该农场的农业发展模式属于
A.生态农业B.清洁生产C.传统的自给农业D.有机农业
【小题2】根据图示,关于实施该农业模式的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南方原来单一的农业结构,使种植、养殖、深加工多种经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②开展了循环利用,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
③利用了沼气池、太阳暖房、太阳能热水器,开源节流,净化了环境,保护了生态
④因地制宜采用了立体农业模式,利用特有的气候条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日本各地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其中滋贺县爱东町的农业循环经济最为典型。读下图,回答下题。

【小题1】爱东町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为
A.林业生产B.畜牧养殖C.种植业D.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
【小题2】爱东町循环经济的发展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B.改善了生态环境
C.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D.增加了生产成本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下面问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和生物有机肥或者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则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 --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加工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再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遗弃的豆渣、废水、残存在豆粕中的蛋白都获得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间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材料2 大豆循环生产模式图

(1)根据材料判断,图中A、B、C代表的产品名称分别是:A  ,B ,C
(2)常禾生物有机肥料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优点有哪些?(至少写2条)
(3)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的产品很容易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至少写2条)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该区域循环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饲料厂B.油菜地
C.养鱼场D.酒精厂
【小题3】该循环经济
A.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D.产业之间不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示意某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模式,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A.建材厂、火电厂、盐场B.盐场、火电厂、建材厂
C.建材厂、盐场、火电厂D.盐场、建材厂、火电厂
【小题2】该生态园区中
A.火电厂的“三废”均得到了有效利用
B.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是②④
C.该工业园区没有废弃物排入自然界
D.乙适宜选建在大河入海口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地区的
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甲);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乙)。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 16 米/秒增至 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是种树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的原因。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D.高新技术工业
【小题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中对于废弃物的处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城市环境恶化B.酸雨
C.水土流失D.地震频发
【小题2】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就应该(  )
A.把发展放在第一位
B.放慢发展速度
C.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多进口自然资源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