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
①酸雨污染蔓延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臭氧层空洞扩大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草场退化 ⑥全球气候变暖
①酸雨污染蔓延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臭氧层空洞扩大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草场退化 ⑥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④ | B.②④⑥ | C.③⑤⑥ | D.①③⑤ |
“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热点,下列生产“绿色食品”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小题2】山西和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3】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 B.广东、福建 | C.海南、贵州 | D.辽宁、山东 |
A.自然资源贫乏 | B.交通设施落后 | C.煤炭消耗量大 | D.第三产业发达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 D.水污染严重 |
下表是今年某校兴趣小组收集到的安徽省4个酸雨观测站某月降水状况及酸雨监测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表中信息分析,说出该月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
【小题2】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使大气受到污染
【小题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中,你认为哪种不太合适( )

【小题1】据表中信息分析,说出该月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
A.合肥 | B.马鞍山 | C.铜陵 | D.黄山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A.控制污染源,加强环境执法 | B.提高能源利用率 |
C.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 D.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发布,安徽黄山市居第一位。本次“氧吧城市”评选首先要求城市全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超过80%,然后以市域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进行授权,得出“氧吧城市”指数排名靠前的50个城市。其中市域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三项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绿色肺活量”,数值越大,说明这个城市的“绿色肺活量”越大,抵消污染的能力也越强。
材料二 “氧吧城市”50强中,90%为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城市,北方仅有威海、伊春、呼伦贝尔、日照、烟台5座城市入榜,降水少、森林资源贫乏的西北地区则全军覆没。全国12个省份有城市上榜,广东、江西、福建三省入榜城市最多。入围城市绝大多数是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仅有深圳上榜,居29名。

(1)分析黄山市和日照市总体的“绿色肺活量”大小并说明理由。
(2)分析一线城市入选2016中国“氧吧城市”较少的原因。
材料一 2016年中国“氧吧城市”排行榜发布,安徽黄山市居第一位。本次“氧吧城市”评选首先要求城市全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要超过80%,然后以市域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进行授权,得出“氧吧城市”指数排名靠前的50个城市。其中市域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三项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绿色肺活量”,数值越大,说明这个城市的“绿色肺活量”越大,抵消污染的能力也越强。
材料二 “氧吧城市”50强中,90%为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城市,北方仅有威海、伊春、呼伦贝尔、日照、烟台5座城市入榜,降水少、森林资源贫乏的西北地区则全军覆没。全国12个省份有城市上榜,广东、江西、福建三省入榜城市最多。入围城市绝大多数是欠发达的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仅有深圳上榜,居29名。

(1)分析黄山市和日照市总体的“绿色肺活量”大小并说明理由。
(2)分析一线城市入选2016中国“氧吧城市”较少的原因。
读“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产业园可能位于
【小题2】该地发展家具、板材主要得益于
A. 产业基础好 B. 能源丰富
C. 市场广阔 D 交通便利
【小题3】与传统产业模式相比,该产业模式可以

【小题1】该产业园可能位于
A.合肥 | B.吉林 |
C.乌鲁木齐 | D.海口 |
A. 产业基础好 B. 能源丰富
C. 市场广阔 D 交通便利
【小题3】与传统产业模式相比,该产业模式可以
A.减少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当地的经济效应 |
B.缩短产业链,较少废弃物产生和能源消耗 |
C.实现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零产生、零排放 |
D.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017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造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河道水质App的推出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
A.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 B.提倡公众参与 |
C.追求舒适优美环境 | D.转变发展模式 |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于零,劳动力趋向短缺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虽已控制,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小题3】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四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小题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 B.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危及生存与发展 |
C.国土面积广大,资源种类丰富 | D.科技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
①人口增长趋于零,劳动力趋向短缺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虽已控制,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气候恶劣,自然灾害多 | B.工业发展快,环境污染重 |
C.人口增长快,环境压力大 | D.科技水平低,国民素质差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材料二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的效益。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材料一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环境问题 省份 | A类 | B类 | C类 | D类 |
广东 | ●●●● | ●● | ● | ●● |
四川 | ●●● | ● | ● | ●●● |
新疆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材料二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 污染 指数 | 主要污 染物 | 空气质 量等级 |
太原 | 130 | TSP | Ⅲ1 |
深圳 | 132 | NOx | Ⅲ1 |
珠海 | 58 | TSP | Ⅱ |
重庆 | 128 | SO2 | Ⅲ |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的效益。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