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西苹果产量全球第一,占全国的1/3和世界的1/8,苹果汁产量全球第一,占全国的84%和世界的1/3。
材料二:2014年 9月2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陕西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
材料三: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图甲是我国某区域图,图乙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1)简述陕西苹果汁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2)指出引汉济渭工程施工过程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简述引汉济渭工程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10分)。
(3)据图乙描述古渡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碛对形成古渡的作用(10分)。
材料一:陕西苹果产量全球第一,占全国的1/3和世界的1/8,苹果汁产量全球第一,占全国的84%和世界的1/3。
材料二:2014年 9月2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陕西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
材料三: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图甲是我国某区域图,图乙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1)简述陕西苹果汁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2)指出引汉济渭工程施工过程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简述引汉济渭工程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10分)。
(3)据图乙描述古渡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碛对形成古渡的作用(10分)。
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示地区以AB一线为界 (填“北”或“南”)部人口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辽宁省工业经济曾在我国居于重要地位,有钢铁、机械、化工等部门,其依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工业结构以 为主。
(3)生态保护和生态问题治理是东北地区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中M、N两地的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 、 (填土地类型)。
(4)R河春季流量丰富,主要是该流域冬季受 (天气系统)影响,
流域内 丰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5)从工业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措施。

(l)图示地区以AB一线为界 (填“北”或“南”)部人口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辽宁省工业经济曾在我国居于重要地位,有钢铁、机械、化工等部门,其依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工业结构以 为主。
(3)生态保护和生态问题治理是东北地区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中M、N两地的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 、 (填土地类型)。
(4)R河春季流量丰富,主要是该流域冬季受 (天气系统)影响,
流域内 丰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5)从工业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措施。
兰州高原夏菜是利用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生产的优质蔬菜。每年80万吨的兰州高原蔬菜通过东南沿海53个批发市场走入南方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也以其绿色、健康、安全的品质深深植入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中。
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下列特点中,与兰州高原夏菜生产地不符的是
A.夏季气候凉爽 | B.日照充足 | C.昼夜温差较大 | D.降水充沛 |
A.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
C.绿色健康的蔬菜品质 | D.稳定低廉的蔬菜价格 |
“稻客”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专业帮别人收割水稻的人群,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北部等北方地区。每年6月底,“稻客”带着小型收割机来到广东开始一年的丰收之旅,然后依次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9月再次来到广东、湖南等地秋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稻客”“迁徙”路线主要反映了我国各地水稻存在
①品种差异②播种期差异③熟制差异④种植技术差异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机械化水平提高 | B.劳动力增多 | C.经济收入减少 | D.大规模农业结构调整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 ℃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上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 ℃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上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下面左图为某国的甲地区“2013年人口年龄构成”图,右图为甲、乙两地在某国的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甲地所在州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A市,原因是该市
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 ②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③位于海湾内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 ④较少遭受飓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小题2】对甲地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小题3】该国是一个重要的茶叶进口国。图中所示乙地非常适合种植茶树。然而,采茶业却并未成为该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1】甲地所在州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A市,原因是该市
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 ②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③位于海湾内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 ④较少遭受飓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 | B.该地服役军人多 |
C.该地女性人口出生率低且大量迁出 | D.夏季到该地旅游度假人数多 |
A.现代科技 | B.劳动力 | C.交通 | D.市场 |
2017年5月,河南豫南地区,当地传统的耕作习惯为春夏种一季稻,秋冬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不过,现在很多人一年只种一季稻,所以这个季节里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园风光,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的麦季撂荒正从早期的局限在312国道以南地区,逐渐越过淮河,由丘陵向平原蔓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 B.种植业收益低 |
C.城镇建设占地 | D.市场趋于萎缩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 B.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
C.恢复土地肥力 | D.提高机械化水平 |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糖料主产国、第二大食糖消费国。糖料作物是继棉花、油料之后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品化程度远高于粮食。1990年代我国开始对糖耕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政策性西迁。近年来,从糖料作物布局来看,我国糖料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甘蔗生产已由传统种蔗大省闽、粤向西南桂、滇转移,甜菜生产则由包括黑、吉在内的东北和华北产区转向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产区。下图为我国1978年—2013年糖料作物生产基本情况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表述与1978年以来我国糖料作物生产情况不相符的是
【小题2】造成1994年—1998年我国甜菜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索为
【小题3】除了1990年代国家对糖料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策性西迁诱因之外,造成我国糖料作物生产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表述与1978年以来我国糖料作物生产情况不相符的是
A.1978年—1982年糖料增产总体上得益于甜菜和甘蔗种植面积扩大 |
B.我国甘蔗播种面积与糖料作物总播种面积始终呈正相关 |
C.从作物构成来看,甘蔗产量的波动上升是糖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
D.1983—1987年糖料增产主要取决于甘蔗面积扩大 |
A.市场需求 | B.播种面积 |
C.科学技术 | D.气候 |
A.自然因素对糖料生产影响日渐强于社会经济因素 |
B.西部产区人口增长迅速,对食糖的市场需求量大增 |
C.糖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不断降低,经济效益较低 |
D.东部产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形成图示灌区特色的自然条件。
(2)指出图示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简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说明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下图所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水)、引(水)、提(水)、排(水)相结合”的特色。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1)简述形成图示灌区特色的自然条件。
(2)指出图示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简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说明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下图所示甲、乙两河是世界著名河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河下游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不利因素是
【小题2】图中所示两河河段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小题1】甲、乙两河下游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不利因素是
A.旱涝灾害 | B.雨热同期 |
C.风沙危害 | D.土地荒漠化 |
A.有凌汛现象 | B.雨水补给为主 |
C.水能资源丰富 | D.水位季节变化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