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 ℃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上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1-18 10:38: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16年,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周期。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B.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充足
C.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
D.技术成熟,种植经验丰富
【小题3】【小题4】西南地区
A.冬作马铃薯比小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高
B.早春马铃薯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低热河谷
C.早春马铃薯比大春马铃薯种植区的海拔低
D.秋作马铃薯所在种植区只能一年一熟
【小题5】【小题6】与图中大春马铃薯种植条件最接近的是
A.松嫩平原
B.成都平原
C.太湖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同类题2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柱状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省区分别是()
A.江苏、内蒙古
B.湖北、吉林
C.广西、黑龙江
D.湖南、新疆
【小题2】乙省区能够发展种植水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雨热同期
B.黑土广布,单产高
C.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
D.平原面积大,利于机械化耕作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小题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菜地花圃
D.果园
同类题4
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正确的有:
A.人均耕地较多,多大规模经营
B.单产高,商品率高
C.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低
D.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量小
同类题5
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①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②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③南方用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也受伏旱天气影响;④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⑤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如下图所示:
(1)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_______,乙是_______。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简述丁省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丧失的原因。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地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