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糖料主产国、第二大食糖消费国。糖料作物是继棉花、油料之后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品化程度远高于粮食。1990年代我国开始对糖耕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政策性西迁。近年来,从糖料作物布局来看,我国糖料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甘蔗生产已由传统种蔗大省闽、粤向西南桂、滇转移,甜菜生产则由包括黑、吉在内的东北和华北产区转向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产区。下图为我国1978年—2013年糖料作物生产基本情况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表述与1978年以来我国糖料作物生产情况不相符的是
A.1978年—1982年糖料增产总体上得益于甜菜和甘蔗种植面积扩大
B.我国甘蔗播种面积与糖料作物总播种面积始终呈正相关
C.从作物构成来看,甘蔗产量的波动上升是糖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D.1983—1987年糖料增产主要取决于甘蔗面积扩大
【小题2】造成1994年—1998年我国甜菜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索为
A.市场需求B.播种面积
C.科学技术D.气候
【小题3】除了1990年代国家对糖料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策性西迁诱因之外,造成我国糖料作物生产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为
A.自然因素对糖料生产影响日渐强于社会经济因素
B.西部产区人口增长迅速,对食糖的市场需求量大增
C.糖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不断降低,经济效益较低
D.东部产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水)、引(水)、提(水)、排(水)相结合”的特色。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1)简述形成图示灌区特色的自然条件。
(2)指出图示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简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说明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下图所示甲、乙两河是世界著名河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两河下游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不利因素是
A.旱涝灾害B.雨热同期
C.风沙危害D.土地荒漠化
【小题2】图中所示两河河段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有凌汛现象B.雨水补给为主
C.水能资源丰富D.水位季节变化小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有关汽车工业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7月数据显示北京、成都、天津、深圳、上海等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我国汽车企业有上百家,但总产量不及某跨国公司一家的年产量,尤其是中高端汽车中,我国自主品牌的年产销量与国产的外资品牌相比差距甚大。


(1)根据图文资料,归纳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
(2)分析上海成为某国外汽车企业中国总部的主要原因。
(3)汽车业在促进经济,带动就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试列出三点不利影响。
(4)试对中国汽车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建议。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地理要素的三维坐标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X、Y、Z分别表示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地形、流量、经济等条件,箭头方向表示条件越来越好,①、②、③、④点中最能体现莱茵河航运价值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若X、Y、Z分别表示工业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箭头方向表示污染越来越严重,①体现了下列哪种工业的污染状况(   )
A.钢铁厂B.水泥厂C.化工厂D.造纸厂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小题2】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气候C.地形D.交通运输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某发展中国家简图”,回答问题。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意义。
(2)归纳该国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
(3)评价该国南方地区发展铝土冶炼工业的合理性。
(4)请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国建设水库的重要性。
(5)比较该国南、北方农业结构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南、北方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有关渝新欧铁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横贯亚欧的货物运输大通道—渝新欧铁路,一端连着中国内陆腹地成渝经济圈,一端伸向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国杜伊斯堡。

成渝经济区地处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制造、电站设备制造、军用飞机设计制造、电子信息科研和设备制造、汽车制造、水能资源开发、天然气资源开发、天然气化工、核工业和其他军事工业基地。


(1)成渝经济区内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写出该商品粮基地的名称,并分析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渝新欧”铁路沿线经过多个世界文化圈。说明该铁路东西两端所在的文化圈及其传统文化特点。
(3)杜伊斯堡位于德国著名的鲁尔工业区。对比分析鲁尔工业区与我国成渝经济区在工业区位条件上的相同点。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图为 “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动力因素B.环境因素
C.资源条件D.交通因素
【小题2】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A.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B.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市场的规模大,产品的竞争力强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小题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小题3】未来发展,农业生产布局最终取决于何种区位因素
A.科技条件B.劳动力条件C.交通条件D.市场条件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